365文案网 > 实用文 > 读后感 >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

时间: 新华 读后感

在心得中,可以简要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包括学习的内容、方法、过程等。优秀的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是什么样的?下面给大家带来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篇1

安娜是个悲剧人物,她是个文化修养极高的贵族女子,在当时上流社会中以她惊人美丽高贵聪慧在任何场合出类拔萃,美丽迷人。虽然生活舒适无忧无虑,可是身处虚伪的列子 和虚伪社交场合社会环境。使她疲惫不堪,同时又极力想摆脱一切。当遇到渥伦斯基爱后,她毅然勇敢离开列子甚至牺牲自己家庭和爱子,追求自己幸福,可是当她放弃一切后,让她意想不到是渥伦斯基是个伪君子,又无情抛弃她,迫使她坠入痛苦深渊,最后导致安娜卧轨自杀悲剧。

安娜对真挚爱情的追求与上流社会虚伪腐败的道德观念之间的不可调和的冲突,是安娜悲剧的主要原因。 这种.种冲突首先表现在她与丈夫卡列宁的矛盾斗争中,属于彼得堡官僚集团的卡列宁是个残酷无情的沙皇官僚制度的化身。他在生活中孜孜以求的只是勋章和官爵,在他看来,他之所以需要一个家庭,并非出于爱情的需要,而是因为他在仕途上少不了这样一个点缀品。安娜一再,卡列宁“不是男子,不是人,他是木偶”,是“一架官僚机器,当他生气的时候简直是一架凶狠的机器”。“想得到功名,想升官,这便是他灵魂中所有的东西!“至于高尚的理想,对文化,对宗教的爱好,这些都不过是为了升官的许多敲门砖罢了”。在安娜心目中,卡列宁是个虚伪的人,安娜说,“他乐于游泳在虚伪里,正象鱼在水里游泳一样。”卡列宁这种冷漠、虚伪、一心想往上爬的思想,他那种令人憎恶的性格,是安娜所不能容忍的,安娜痛切地感到婚后“八年来”,卡列宁摧残了活在她“体内的一切的东西”。安娜说:“他甚至一次也没有想过我是一个需要爱情的活的女人。”这一种无爱的家庭,由一开始结合就埋下了巨大的危机,而当“维特式”的热情的渥伦斯基一出现,安娜心中的压抑已久的感情便一发不可收拾。她于是再也不能容忍卡列宁式的“虚伪与欺骗”,不顾一切,牺牲一切地与渥伦斯基结合了。

爱情的幻灭是悲剧的直接原因。为了爱情,安娜几乎牺牲了一切,换来的结局却是失望与憎恨。安娜企图通过爱情摆脱“虚伪与欺骗”的上流社会,渥伦斯基却使她陷入了另一个新的更虚伪更欺骗的处境中,他以自己的方式显露了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自私与冷酷无情,这个罪恶的社会就是通过他,最后把安娜逼上悲剧的绝境。如果说安娜从前在跟卡列宁的关系上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那么现在,她在与渥伦斯基的关系上却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她对渥伦斯基估计过高,期望过大。她以为他能带她逃离“虚伪与欺骗”的社会,可是她不可挽回地错了,他带给她的永无止境的痛苦矛盾与恐惧,远远超过他带给她的生之欲望与欢乐。他的爱情消失后,安娜便被逼上了悲剧的绝境,她控诉这一切:“全是虚伪,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

看完这部小说后我的心里很复杂,一方面佷同情女主人的不行,佩服她的勇气,而另一方面,我对她应为个人的欲望而抛弃家庭,背叛丈夫感到厌恶。人固然有追求自由的权利,但我觉得不可以不顾一切的追求自由。人一旦进入社会就不再是独立的个体,必须为身边的一切负责!如果要以别人的痛苦来成全自己的自由、欲望,我宁愿不要!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篇2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千秋。

安娜作为一个美丽开朗、大胆年轻的上流社会的贵妇,拥有堪称完美的家庭生活:有权有势的丈夫,活泼可爱的孩子,田产和庄园,佣人环绕,过着阔太太的生活。其实,对于安娜而言,这样的生活如同一潭死水,没有热情和开放,是一座精致的金丝笼。

一切悲剧的根源就是安娜的鲜明的性格特征。敢爱敢恨,大胆与狂热,感性与理性……一切都与当时迂腐破败的社会格格不入。

安娜在多年的抑制之后,在与渥伦斯基相遇的那一天开始,一切都无法阻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渥伦斯基的爱情一发不可收拾,让安娜陷入了狂热的.无法自抑的浪潮里。她为了自己的幸福放弃了家庭和孩子,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是不被人容纳的。在俄国的社会阶层中,所有华丽的婚姻表象下却是肮脏丑陋的样子。空虚的内心通过不断的刺激来填满,到头来却发现只是一场空。

安娜向丈夫坦白,提出了离婚。而她的丈夫却要求她维持表面的平静,不要在家里接待渥伦斯基。安娜想要自由,光明正大的爱情,拒绝了卡列宁。一夕之间,丑闻传遍了整个贵族阶层,让安娜为贵族圈所抛弃。而她最后只能依附在渥伦斯基的庄园里,无法踏足她曾经的生活圈子。渥伦斯基一开始对安娜怀有强烈的爱情,而在现实和社会人伦的种种消磨下,爱情开始逐渐淡去。渥伦斯基开始早出晚归,与安娜的距离也逐渐变远,对于安娜来说,这是对爱情的背叛,这是她无法接受的结果。于是,在恍惚之间,看见了人被火车撞死的画面,以为这是她的归期。最后,卧轨自杀。

安娜的确是一个让人感到可惜的女性形象,敢爱敢恨,大胆洒脱,其实,在读者看来,安娜太傻了,傻到将自己的一切全部堵在自己的爱情上,最后一无所有。爱情是安娜唯一的支柱,所以,在爱情逝去之后,无法承受社会的重托,选择了轻生。

托尔斯泰把安娜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安娜的行为和整个社会的反对,正是体现了俄国的那个年代,对于女性的刻薄冷血,甚至体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混乱与黑暗,在这部作品中,更是暗含了对教派的讽刺。

安娜一个人悲苦的命运,衬托出了整个社会对女性的刻薄冷漠,那个年代的社会的混乱与不堪。安娜的勇敢追求爱情的勇气让我折服,但是最后因为过度的爱情失去了自我让我很可惜。全心全意的爱情,其实也需要适当的退让与理解,一昧的把渥伦斯基困在爱情的牢笼里,会让再纯粹的爱情变质。逐渐演变成渥伦斯基的冷暴力,让安娜失去了最为宝贵的精神支柱,走向了灭亡。我一直相信,安娜和渥伦斯基的爱情是可贵的,渥伦斯基也一直爱着安娜,但是毫无保留的爱情会让人窒息,从而导致了失败。

所谓,世界上所有幸福的事情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事情千千万万。每个人遭遇的幸福和不幸都是等价的,没有所谓的上帝的偏心。幸福会让人更加快乐,而不幸会给人带来磨炼。安娜所经历的的一切有苦有甜,尝到了爱情的甜蜜,也曾经历过世人的冷眼。安娜之所以不幸,是因为把自己的一切全部堵在了爱情这一件事上。她不曾想过,生活中除了爱情,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冒险的堵上了自己的一切,所以在经历一点点风吹草动的时候,都变得弱不禁风,到最后会越来越失控。

所以,不论经历什么,女性总要学会坚强的成长,学会独立,学会自爱,努力的营造自己的生活。爱情不过是生活的一个要素,不是全部。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篇3

耐着性子读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很厚的一本书,简直可以说是磨练人耐性的一本书。一种苍凉不觉涌上心头。看完这本书仿佛随着书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不凡的人生。

吃饭时候还在思索,却感到头脑混乱,只是清晰记得安娜死了,而且是卧轨自杀的,很残忍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异于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以蛇自杀,这些可怜的人啊!都说红颜薄命,一些不假的,这些红颜几乎都是兰心惠质,沉鱼落雁。哎,可叹,可惜,可怜……

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笔十分之细腻,以至于让我觉得有些情节和话语很繁琐,描写上流社会晚宴和沙龙情景,浓彩重墨,铺展开来,一点不逊于曹雪芹,故事的情急安排得很是巧妙,前后呼应。比如安娜第一次遇到弗龙斯基是在火车站,并且看到了一个卧轨自杀的女人,安娜表现出莫名的忧伤,因此弗龙斯基给那个自杀的女人家属给了些安葬费,从此两人倾慕彼此,故事的末尾则是安娜自己卧轨自杀,弗龙斯基奔去火车站见她最后一面,相逢和诀别都在火车站,此种笔触相当独到,不过未免使故事更具悲伤性。

安娜,弗龙斯基,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尔卡季奇,多莉,基季,莱温。这七个人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安娜嫁给了亚历山德罗维奇,并且生下一子,后来在调节表哥阿尔卡季奇与其妻子多莉之间婚姻矛盾时候遇到了阿尔卡季奇的朋友也是多莉妹妹基季的未婚夫弗龙斯基,两人相见恨晚,彼此一见倾心,坠入爱河。后来经过安娜的调节,表哥表嫂和好如初,自己却因此陷入了尴尬境地。阿尔卡季奇的好友莱温喜欢基季,而基季一直喜欢弗龙斯基,安娜的出现使得整个故事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基季因安娜“夺走了”她的未婚夫而憎恨她,莱温则因为弗龙斯基的出现被基季拒绝求婚而恨他,即便如此,安娜和弗龙斯基也没有放弃他们之间真挚而热烈的爱恋。但是从道德观念出发,安娜这种抛夫“弃子”的做法确实不当,当然她没有抛弃自己的儿子,只是她的丈夫亚历山德罗维奇不愿成全她的母爱罢了。这就是惩罚,以至于她的惨死也成了宗教惩罚的象征,对这种违背道德做法的惩罚。即便安娜对大她20岁的丈夫没有一点感情,而对弗龙斯基是真正的爱恋,也为世俗和上流社会所不容。安娜处在夹缝中,后来安娜怀孕生女儿时险些送命,之后两人去了国外,几年后回到莫斯科,在弗龙斯基一再劝导下,安娜给丈夫写信要求离婚,丈夫不肯,她被丈夫和儿子看不起,被上流社会摒弃。在这种状况下,她不断猜忌,以至于陷入了思想混乱,怀疑弗龙斯基对她的爱,于是她毁掉了自己……

基季最后与莱温成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弗龙斯基则伤心欲绝,为了处理掉没有意义的生命,他自费带着一个连队去前线参加了塞尔维亚战争。亚历山德罗维奇的不忠,使得多莉差点与他离婚,而最后多莉变卖自己的家产还帮他还了高利贷,于是和好如初……

看完这本书,真的很想见见列夫托尔斯泰,很想问问他,为什么选择安娜作为主人公,他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对自由恋爱的提倡?还是上流社会的讽刺批判?抑或是对女性不忠的宗教审判?但为什么描写安娜的时候又着重描述了莱温的生活、思想。而这两个主人公在整个故事中都没有什么关系纠葛,只在最后,见了一面。以后有机会去莫斯科寻找一下答案吧。

或许我该看看列夫托尔斯泰的传记,了解一下他那个时代的整体状况。

安娜和弗龙斯基的爱情,让人看得很揪心,彼此放弃了上流社会的地位,放弃了好名声,好前程,因为爱情,陷入了一种万人不容的状态,以至于最后各自走向毁灭……

爱是什么?何以有如此魔力?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篇4

当初抱有一种不太情愿的心情读这本书,因为关于爱情的故事看的太多了,并且感觉自己已经不太适合看这类故事了。不过由于托尔斯泰的大名,我还是坚持看了下来。而看完之后,不得不感慨:一部艺术精品,太值得一看了。

其实和大部分读者一样,我也觉的安娜罪有应得,并且对她的故事不太感兴趣,反而是列文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当我读到他在上流社会那种笨拙的行为时,便充满鄙视的态度。他看上去是一个很有思想,很顽固的一个人,但无法适应社会规则,结果就是被社会淘汰,我一点也不同情他,反而更认可风流潇洒的奥勃朗斯基。奥勃朗斯基在我看来更懂得生活,既有稳定的家庭,又有上流社会的地位,还有情人。这才是社会的产物。

不过如果这本书只能带给我这种感受就算不上名著了。越到后来,我越被列文的内心活动所吸引,并开始敬仰那纯洁的灵魂,他不为世俗的观点左右,他接受一个观点必须要说服自己,所以他甚至反对为农民开展教育,以至于他总被别人认为是一个怪人,甚至是故意搞怪,甚至只是固执已见。其实不然,他一直致力于解决实际农业问题,并且在寻找自己存在的原因。他不但为社会做出卓越的贡献,并且知道如何让自己的变得充实。那是一种超脱的境界,是我们这些凡人无法达到的。

在结尾处,列文说:真理一直与我们同行,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这让我想起来阳明学说,或者陆九渊提出的心即理。其实上天在我们存在的时刻起已经将真理赋予我们,所以说人的内心比大海还要深,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重要的不是如何急功近利的去寻找真理,而是修炼自己的内心。列文是如何修炼的呢,通过割草之类的劳动,他在劳动中体会到了真理。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篇5

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这个给予我深刻感受的作品,以悲剧结局,让人震憾回味。《安娜·卡列尼娜》在列夫·托尔斯泰的所有作品中,是写得最好的。《战争与和平》也许更波澜壮阔、更雄伟、更有气势,但它不如《安娜·卡列尼娜》那么纯粹、那么完美。

一个曾经贤惠的贵族妇女安娜,带着她那熄灭的虚无,曾不顾一切痴迷追求的梦幻,奔走在绝望、孤独、褪去美好的末路,最终倒向奔驰而来的火车。她那美丽的面庞、天真的爱情烟灭在呼啸而去的火车铁轨间,消逝在贵族们的唏嘘声中。

这样让人痛心的&39;结局,让我为安娜的天真、美丽、善良感到痛惜不值,为花花公子渥伦斯基对安娜态度由痴情、讨好到欺骗、另寻新欢感到愤慨、厌恶。

《安娜·卡列尼娜》体现的主题是复杂多元的,列夫·托尔斯泰作为一代文学巨匠,他笔下矛盾集中的体现、情感的冲击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得以深刻表达。大多数人们剖析安娜的死是贵族社会死板、禁锢的思想制度造成的结果,而在我看来,她个人的情欲是错误的根源,她那禁不住诱惑的轻信与不经深思熟虑随自己的欲望行事的个性,一步步葬送了自己,可以说,她的天真也叫愚昧。

《安娜·卡列尼娜》引发了我的思考:面对诱惑,理智需要临驾于情感之前,光是松懈、漏洞迭出的抵御是无法让人免于走入歧途的,唯有彻底的、坚定的理智才能让一个人根基牢固,不被情感、欲望的洪流冲走,也不随波逐流。一般来说,一时的快感、暂时的欲望满足往往是招致不幸结局的导火索,《安娜·卡列尼娜》中泛滥的情欲让获得短暂快乐的安娜最终对生活失去信心而葬送生命,在走出书本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相继坠入欲望的陷阱,为了追求那一时的光辉而抹黑未来的人生路呢…看来,理智的完备是一人条漫长的征程,需要人们博览群书,洞悉事物本质,丰富人生阅历,从而达到应对世事安之若素、稳若泰山的人生境界。

我曾想:假如安娜拥有牢固的理智,完全屏蔽掉花花公子的殷情,抵抗世俗的诱惑,结局必会是另一番风景。这样也许不能解放天性、不叫自由、不叫爱情,但是,安娜也能在原有的人生轨道里过她正常惬意的人生。然而,书中也许会有假如,但人生中绝无假如,一个人一旦失足,那便是必然…警示自己在以后人生路上理智慎行。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篇6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毫无疑问,安娜很漂亮,满激情和活力,热心又善良。一出场的女神气质无疑虏获了所有人的好感。她漂亮,所以在社交场合独领风骚;她诱人,所以弗龙斯基对她一见倾心。可是她不够聪明,聪明的女人可以像穿花蝴蝶一般游刃有余,安娜卡列尼娜却随着她的感情心意去走。世上最不幸的事情就是一个不聪明的女人还那么贪心。

确实,安娜卡列尼娜是个贪心的女人。安娜迷恋弗龙斯基,于是不理会世俗舆论和他同居、出国;她又舍不得她的儿子廖秋沙,所以死活不肯离婚;她不愿离开曾经令她变成众人焦点的社交圈,她一边像祥林嫂一样乞求朋友亲人的理解和宽恕,一边像个放荡的女人一样以自己的魅力勾引每一个来访的男人,包括基季的丈夫列文。她渴望把她想要的一切都抓在手中,一样都不能放,却不明白质量守恒的道理,没有人可以享尽一切好处,安娜不是千手观音。

在她身上,我看到一个空虚寂寞冷的俄国上层阶级贵族妇女,离开上层社会的社交和吹捧就无法存活,她收养了一个农家女孩,像个小宠物一样置放在自己身边,却不愿意给自己的亲生女儿些许关心,在乡村建学校对她而言更是无稽之谈。她高高在上也凄凄惨惨戚戚,因为失去了唯一的消遣方式,安娜几乎是病态地抓住自己想要的,憎恶自己不想要的。大概是中国传统的那种“一 夜 夫妻百夜恩”的说法的影响,我不觉得她的丈夫做错了什么,让她一直骂他是个恶魔,卡列宁即使痛苦,也不曾把妻子极尽贬低。那种典型的___式的隐忍与安娜无节制的索求形成强烈对比。不过也是,一个女人,一个年轻好动,魅力四射的女人,是永远不可能安于现状的。她没做错什么,她只是太美了。当美本身就是一种错的时候,这种美必然要走向毁灭。

安娜自杀了,意料之中,只是我没想到她离开的理由是这样可笑,因为她总怀疑弗龙斯基要出轨,当弗龙斯基要回去看他的母亲,星期一才能回乡下的时候,她整个人都崩溃了。她是个把感情完全依附在别人身上的女人,对弗龙斯基寸步不能离,当然也是情有可原,毕竟安娜在走向弗龙斯基的过程中不断在失去她所想要的、她所拥有过的东西,弗龙斯基是她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了。如果失去他,她真的就一无所有。

我认为《安娜卡列尼娜》一书还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至少提醒了当代女性应该具备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优秀品格,永远不要把自己的感情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不要盲目的把爱情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要理性处理自己的感情,毕竟人生中还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为之努力奋斗,为了爱情就寻死觅活的实属不值。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篇7

一直很喜欢这本书,原来看过多次,今天禁不住又开始翻阅,并在网上看了这部小说拍成的电影。安娜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在我们普通人看来,她就是一个出轨的女人,也看了一些人给安娜列举的四个罪状。可就这样一个堕落的女人却非常丰满,我依然很喜爱她,假如是现实中的人,我一定会和她成为朋友,她举止优雅,她性情温和,最重要的一点是,她很真,爱了就是爱了,一直没有违了自己的心去做事,显然她也知道自己的举动是为社会所不容的。她其实是个非常聪,悟性很高的女人。

可她的行为却无法为主流社会所接受,最后卧轨自杀。这让我不禁想到了林黛玉,假如她是现实中的人,是不是也很难相处,并不太受大家欢迎,可在文学上的价值却非常高。当然年代不一样了,现在的女权主义,为女人的独立竖起了一面旗帜,现在的女人可以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业,可那个时候的她们就不一样,她们的生活空间还是很狭隘的。就拿安娜来说,她开始是依附于一个没有感情的丈夫,后来,为了爱情,又依附于另一个男人,把爱情看成了她生命的全部,可作为社会中的人,爱情不能解决人所有的欲望和需求,虽然爱情一直存在,但她总是无端的猜疑,恐惧。这让我想到了人的生命需要目标,需要一种东西支撑着你走下去,让她的生活Moveon。

为了爱情,她离开了自己的儿子,这也是她心中永远的痛,可她即使竭尽全力,也无法找回自己的儿子。一个没有任何希望,只能被社会唾弃的女人,靠什么走下去呐?

309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