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禁忌内容
中元节的禁忌内容
中元节的禁忌内容都有哪些?中国的一些地方认为七月是鬼月,是不吉祥的月份,料想是从道教中元普渡开鬼门关的思想演变而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元节的禁忌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元节的禁忌内容
1、床头挂风铃
传说如果在床头挂风铃的话,很容易招来鬼兄弟,而顺道的,他看到熟睡的你会做出些什么来都是情不自禁。
2、夜游
八字弱的人在鬼节这一天千万不要夜游,因为这一天鬼门关大开,幽魂孤鬼都出来游荡,如果让他看到了阴气沉重的你,说不定会把你误认为是同伴,将你邀请回家做客。
3、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冥纸是烧给鬼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在鬼节这一天大多数人们都会提前为路过的鬼兄弟烧些纸钱,然后等到隔天再来收拾残局。因此,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鬼兄弟,通常都会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千万不可以在非特定场合时间烧冥纸。
4、偷吃祭品
在鬼节这一天人们会为鬼兄弟准备一些祭品,因此这些是属于鬼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5、晚上晒衣服
在鬼节当天晚上最好不要在外面晾衣服,因为当鬼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6、喊名字
如果不得已在鬼节当天晚上还在外面的朋友要小心了,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鬼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7、游泳
鬼节这一天忌下水,此时鬼兄弟会和你玩鬼抬脚的游戏,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8、乱看
俗话说人不犯鬼、鬼不犯人,他们难得出来一趟自然是兴奋异常的。鬼兄弟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
9、榕树
放在家门口在八卦灵学中,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鬼兄弟的最爱,除非你希望鬼兄弟来家里坐坐,最好不要再家门口摆放榕树。
10、熬夜
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尤其是在中元节这一天。
11、靠墙
鬼兄弟平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近身。
12、捡路边的钱
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中元节祭祖应注意的事项
扫墓时穿黑色衣服庄重肃穆,可以表达对先人的哀思,扫墓时反而不宜穿大红大绿的衣服,这种衣服与扫墓的气氛不协调,还是穿素色衣服比较适宜。孕妇、病人、7岁以下的小孩最好不要去扫墓。扫墓回来之后,大部分人都感到有些疲劳,这时,应该洗个澡,换一换衣服。按古代习俗,在进家门之前要跨火盆,古人认为这样可以驱除阴气。
中元节简介
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中元节”是道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节是什么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也称“盂兰盆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
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师座和施孤台。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引过奈何桥的任务。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