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案网 > 短美文 > 笔记 >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时间: 育祥 笔记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是对阅读《三国演义》一书的感悟和思考。这些感悟和思考可能涉及书中的情节、人物、事件、语言等方面,以及对历史、文学、人性等方面的理解。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希望你喜欢。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篇1】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一首林俊杰的《曹操》MV可以把许多人带入到三国时代。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

今天的推荐书就是《三国演义》,它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虽不是史书,但饱含的智慧,不比史书少。它的知名度,就不多提了,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早已家喻户晓。它的宏大内容,三言两语,很难讲清。

这本书里面介绍了诸多英雄,可英雄,你真的读懂了吗?

比如曹操到底是奸雄还是枭雄?人们在评价曹操的时候最喜欢用的词就是奸诈,我觉得这个词其实不能算一个贬义词,只能说是曹操做事的风格罢了。身处一个乱世,有才略又有雄心的人做到这样一个地步我觉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像刘备,孙策,孙权,都是如此。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它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所以大家在品味这本书的时候,很容易把自己带入真实战争的脑海画面。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篇2】

三国演义中,个人最喜欢的人物是曹操,然而在小说中“尊刘抑曹”的思想很明显,把曹操描绘成了一个爱猜忌、残忍、容不得贤士的虚伪之徒,其实历史上曹操是一个很有作为的政治家,从刺杀董卓到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无不体现了曹操“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的本色,也是小说中个人所最喜欢的时刻。

提到曹魏,不得不说曹操的五大谋士跟五子良将了。曹操的五大谋士:1、郭嘉;2、荀彧;3、荀攸;4、程昱;5、贾诩。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他们都为曹魏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只可惜最后曹氏的基业都落入了司马氏之手,只怪司马懿活的太久,又太能忍,熬过了曹氏三代君主,徒留一声悲叹。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篇3】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各具神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书中虽有这么多众多的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篇4】

在《三国演义》中有“三绝”:“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义绝――关公”。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被塑造成一位重情重义的“义圣”的形象,他是一位忠义之士。他忠于汉室、终于汉王刘备,即使在和刘备失散后投奔了曹操,也是降汉不降曹,并且时时大听着刘备的下落。

关羽最讲义气,自从桃园三结义以来,他一直忠心耿耿地辅助刘备。在徐州大战以后,在刘备不知存亡、张飞未知生死地情况下,他细心地照料着刘备的妻小,并且大小诸事均先报告嫂嫂再加以定夺,其精神确实让人感动。他虽然认为曹操是汉贼,是他必须除掉的一个敌手,但是因为曹操曾经有恩与他,他便再华容道放走了曹操。

再《三国演义》第五十回,便是关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关羽不仅很讲义气,还武艺高强,勇敢英猛。他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伤、过五关斩六将等等,无不表现了他的勇敢和智慧。

在“关羽义释华容道”中,关羽处在“忠”和“义”的尖锐冲突中,接受着理智和情感的相互冲突,从“忠”于刘备集团来看,曹操是死敌,决不能放过,但是从个人关系来看,曹操又是生平知己,对自己可谓是恩深意重,他实在是难以下手抓他。但是较量的结果是“义”战胜了“忠”,关羽放了曹操。关羽果真是“义绝”。

我们以后也要更看重“义”,也许不是打仗,但可以“兄弟有难,拔刀相助”,多替自己的朋友着想,在朋友有快乐时与他一起分享,让快乐变成两份,这或许不是那时“义”的含义,但是现在“友谊”将逐步代替“义”,让“义”更一步加深,让朋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不只浮在表面,要更一步加深,这一种朋友间的爱已超过了“义”。

但有时“义”也是不好的,比如去某公司上班,如果因为靠朋友的关系开后门,那对于那些没有应聘失败的人不是很不公平吗?

所以我们在讲“义”的同时,还要注意“义”的方式,如果是朋友间的友谊那固然好,但如果是依靠朋友间的关系开后门,那就不太好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黑白分明的人!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篇5】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手持沉重的《三国》,品味着他的芳香,欣赏着他的文化,勉励着我的成长。处境悲凉的体现,人间真情的流露,化作了你,永不可磨灭的你——三国。

三国中,多少名将贤士锋芒毕露?

一人一骑一杆枪,你七出七进曹军,怀中阿斗安恬熟睡,长枪挥舞,如入无人之境,手斩夏侯恩,夺取青釭剑,我独赏子龙的忠勇。羽扇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空城计,草船借箭,木牛流马,七擒七纵孟获,你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定天下,我叹服卧龙的睿智。独目苍狼,元让拔矢啖睛;江东周郎,公瑾火烧赤壁……

然而,三国之中群星闪耀,我独爱“恶来”典韦!在《三国》之中,典韦于第十回出现,又退出于第十六回,短短七回,却让我深深地被他所震撼!

典韦乃三国里鲜有猛将,使双戟,力无穷,曾单手执定风折牙旗。曾救了曹操三回。

然而,三国之中群星闪耀,我独爱“恶来”典韦!在《三国》之中,典韦于第十回出现,又退出于第十六回,短短七回,却让我深深地被他所震撼!

曹操曾与吕布相战,然曹操处于可危之地,典韦见,身披玄甲,手持双戟,纵马挥杆,无人可挡,令主公复回本营。

谁知苍天妒英才,一代虎将,古之“恶来”,化身碧血忠义全!

那次,曹操收服张绣,却犯了好色的老毛病,酒醉之下调戏张绣嫂子,张绣勃然大怒,半夜领降兵反叛,迷糊之中,典韦闻得帐外有刀兵之声,连忙起身,却寻不到战甲双戟,危机之下,典韦赤着膀子,提着腰刀,大喊:“主公快走,典韦护你周全!”拦于寨门。张绣军枪如苇列,箭如骤雨,但典韦毫不退缩。中枪了,折断再战,中箭了,拔出再战!原来,箭中多了,也就不疼了,刀砍久了,也就不快了。典韦扔掉钝刀,抓起两具尸体冲向敌军死战,在又带走了十几条人命后,典韦又中一枪,力竭战死,死前瞪目怒吼,他不甘啊!典韦死了半响,可仍无一人敢过寨门,勇猛如斯!“古之恶来”,典韦当之无愧!

曹操听闻典韦身死,失声痛哭,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典韦对曹操誓死效忠,对自己的理想,哪怕前面是枪林箭雨,哪怕前方十死无生,他也毫不退缩!我们不也应当如此么?学习路上坎坷不断,或考试失利,或努力无获,所以我们需要如同典韦一般,“勇”不退缩,为了目标和理想前进,失败了,不怕,从头再来,成功了,不骄,继续努力。终有一天,我们可以踏上理想中的殿堂,高呼一声:“我从未退缩!”

既如此,我便要坚持下去,不达目标誓不罢休!这才是我,在三国中成长的我!

看三国,多少战役热血沸腾,梦三国,多少英烈血骨铮铮,忆三国,多少结局令人磋叹。从三国中,我们成长,我们坚强,我们无所畏惧!三国,早已成为我心中一道不可磨灭的风景。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篇6】

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中,谁病死于“昨夜三更”,那是一阵大风吹折了松树的预告?

他是刘备的贴身护卫,一生救了三次刘备、两次阿斗。分别是在汉水便杀死高览、战退张郃救出刘备;与刘备去东吴,把刘备从酒色中救还荆州;三是夷陵之战时,刘备等只带百余骑败走,前有朱然军,后有陆逊等众将带着十余万兵追赶,他杀入阵中,刺死朱然,杀败朱然所率水军,更杀退陆逊军。救阿斗第一次是在当阳长坂坡七进七出,于五十万大军中救出阿斗,杀死曹军名将五十余员;第二则是于吴军战船中杀死周善极其所带水军,夺回阿斗太子。

他除了以上事以外,还有许多著名战役------如在磐河救了公孙瓒等,最著名的莫过以下三场大战。

第一战,汗水之战。黄忠及副将张著带三千军被张郃、徐晃等三枝军马共五万余人围住多时。这时赵云点起三千军杀入阵中----“那枪浑身上下,如舞梨花,如飘瑞雪,昔时在长坂坡知其勇者,互相传说,赵云所到之处,曹兵纷纷逃窜,张郃、徐晃二人心惊胆颤,不敢迎敌,只得退后”,后单枪匹马立于寨门前,把枪一招:万箭齐发,伏兵齐出——粮草被烧,南郑县被夺,曹军大败,被杀者不计其数,落水、自相残杀而死则不计其数——汉水之战结束后,赵云威名大振,刘备赞赏他说:“子龙一身是胆也”!

第二战,第九十二回中,年登七十的赵云与邓芝带五千军为先锋,与西凉大将韩德大战,不移时之间,韩德四子已丧于赵云之手,他杀得西凉军一败涂地,伤降者不计其数。第二日赵云更杀败魏都督夏侯懋大军,刺死韩德。

第三战,在街亭败后,赵云负责殿后,单枪匹马突出阵中,吓得魏将万政跌落马下,后大喝一声,惊得魏军数百马军翻身跌落涧中,使邓芝与赵云所带五千人马一人不差,安全退回汉中。

他死时,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后主刘禅亦放声大哭!他作为一个传奇人物,横贯三国演义九十回,综合能力应是五虎上将之首!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篇7】

《三国演义》是本历史著作,被称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不但让我懂得了许多历史故事,更懂得了许多军事谋略。

三国演义演义,讲述的是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故事,是一本荡气回肠的书,能够让人不但懂得许多的谋略知识,更能让人学会刘、关、张之间那情深厚意的兄弟情。

读完这本书,书中那生动形象的战争故事,令我仿佛身临其境,让我仿佛看到了万马奔腾,群雄厮杀的壮观场面。但是,真正令我回味无穷的还是那计谋战略,那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面对五十万魏国精兵猛将,并不会惊慌失措,反而以更冷静的头脑,使出了空城计,令司马懿感到怀疑,因此退走了司马懿的兵马。

这本书中,还有勇猛好战的吕布,也有奸诈狡猾的曹操:还有心胸宽广的刘备,也有昏庸无能的刘禅。每个人物都是那么生动,令我回味无穷,百看不厌。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篇8】

《三国演义》是国内知名作品。找个能说点什么的就好。《温酒遏制华雄》《赤壁之战》《空城计》等。看的时候不禁拍案叫绝。佩服关羽的勇敢,佩服诸葛亮的机智。但是剧情好到一看就变味了。是不是太神秘了?

先说“温酒伐华雄”。其他人都被华雄砍了。关羽在哪里?哪里来的绝世武功?帐中人闻帐外鼓声,见华雄人头。关羽真的是天上掉下来的,厉害到超音速。

先说“赤壁之战”。这场战斗的关键是孔明借东风。冬天,我看见孔明留着长发,念着咒语,在七星平台上站了一会儿,然后东南风就停了。古代迷信不能这样对待诸葛亮和神话,让人想起《西游记》中的妖怪道士,真的破坏了孔明在人民心中的英雄形象。

其次是“空城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被打败了。深刻展现了孔明在敌人心目中无与伦比的威武形象。

忽飞马来报:司马懿引十五万大军,蜂拥而入。这时,孔明周围没有将军,只有一群公务员,他吓得魂不附体。这时,孔明不慌不忙地下达了命令:大门敞开着,禁止喧哗和出入。我在那里焚香,笑着弹钢琴。想必琴声一定悠扬,司马懿被骗退兵了。这个司马家人才济济。司马懿怎么会不懂兵法?你为什么不先去镇上抓小偷?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孔明在弹钢琴。肯定不远。用弓箭射死他后不久,军队士气大乱。即使这是意料之外的,你的十五万大军也与此无关。被困在城市周围几个月,没有粮草供应,没有城市人。另外,在这个战争年代,你扫什么门?在我看来,这部孔明剧太假了。如果不是为了让他在读者心目中成为更好的形象,司马懿是愚蠢的。

看到《品三国》才知道。原来这个空城计划根本不是孔明的计划。他的晋朝粉丝郭崇觉得大家对他崇拜不够,就打了这场流传千古的仗。事实上,司马懿当时是一个很远的总督。他怎么可能用15万兵力打败他?

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三个特点。第一,“历史形象”是历史学家提倡的。第二,“文学形象是作家所崇尚的。第三,“明朝形象”是普通人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这段历史。于是过了几千年,越来越邪乎了。

文学作品的感染力超过历史作品。所以《三国演义》并不是真正的三国,只是人们爱看,永远不会厌倦。

话说回来,我们也不必对三国非常了解。坚持你心目中的人物形象,喜欢听剧的人就不变,而说书人还是靠它为生。毕竟历史已经过去了。用时间去理解历史的奥秘去创造新的历史不是更好吗?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篇9】

我读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在其中我认识了很多的英雄人物,也见识了他们英雄的胆略与卓越的智慧。

东汉末年,宦官、内戚和董卓等大臣专权,矛盾日益尖锐,宫廷产生了内乱。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不断的讨伐和争斗中,形成了以刘备、曹操、孙权为首的三股军事和政治势力。刘备自桃园结义之后,在诸葛亮的协助下,建立了蜀国;曹操为其子曹丕打下基础,建立了魏国;孙权建立了吴国,形成了既联合又斗争的三国鼎立局面。后来他们的子孙争权夺利,几经争斗,最后由司马炎夺得帝位,灭了蜀国、吴国统一了天下。

通过阅读这部书,让我认识了董卓的奸诈,吕布的骁勇;让我知道了曹操的奸险机诈、诸葛亮的智谋和司马懿的谋略……也让我看到了关羽、赵云和马超的威猛。三国里这些英雄人物,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

《三国演义》这部书的全称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它是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作品,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这真是一部必读的好书,现在我把它推荐给大家,让我们更加珍爱历史,了解历史。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篇10】

何为时?在我看来,所谓时就是不违背自然,遵循自然、世事发展的规律。何为命?我认为命就是特定环境下孕育出的特定性格。所谓“时也,命也”就是说当机会来临的时候自己有把握住机会的能力。三顾茅庐便是最好的佐证,刘皇叔自桃园结义,力杀黄巾,依附公孙赞、刘表,寄身于孔融、曹操,投奔袁绍,败当阳,走夏口,晃晃数十载瞬间即逝,可谓是无所成就,惶惶如丧家之犬。他不缺乏统领群雄逐鹿中原的能力,他缺的是时机。而诸葛先生对于他而言无疑是久旱之甘霖。试问,诸葛为何不选择权倾朝野的曹操,或者是基业雄厚之孙权,而偏偏选择服侍一无所有之刘备?到底是什么打动了孔明?我想是刘备的一颗虔诚的仁德之心。在拜访诸葛之初,孔明就再三推辞,而刘备一开始就说“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当孔明为刘备定下隆中对策之后,又再次推辞不愿出山。此时刘备哭泣着说“先生不出,如苍生何?”我想正是刘备这份心怀天下的仁德之心深深地打动了诸葛亮。试想刘备如果没有这种品质,就是十顾茅庐,那也未必能请诸葛亮出山。在那个社会环境中,孕育出孔明这样的经世之人,那是“时也”,刘备能请诸葛出山那是“命也”。所以我们无需抱怨没机会,我们应该更多地问自己,如果机会降临,自己能否抓住?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横观魏蜀吴三家,哪一家不是从无到有、从起到落、从兴到衰?再纵观我国历史王朝,更是生灭兴衰更替。我们的生命和生活更是如此。可是我们有太多的不舍,总想得。得到了就不想再失去,世间哪有这样的道理?就是一生要兴复汉室的刘备,他也是说去就去了,一撒手,全留给后人处理。我们有的时候失恋了,就受不了。破产了,就活不下去了。我觉得生命就是个过程,就是从原点再回到原点。有人会问——不论怎么努力获得,最终都将灰飞烟灭,那我们还那么拼命做什么?那我想问——你知道你会死,难道你就不活下去吗?不是这样子的,人生不是拼命地获得,而是不断地得舍,舍得。这样生命才有意义!我们拼命地赚钱,拼命地工作不是为了据为己有,而应该是和大家分享。

凭诸葛亮的智慧,难道他不知道汉室气数已尽?难道他就那么自不量力要和大自然较劲?我不这么认为,我们觉得诸葛亮他是不敢怠慢。自白帝城托孤以来,他可谓是诚惶诚恐,不敢出丝毫纰漏。我们中国人是很懂得感恩的,正如诸葛所言“臣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诸葛亮六出祁山,他不是和自然规律抗争,他是在“尽人事,听天命”,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才觉得心安,也就是求个死得心安理得。他诠释的是赤胆忠义。然而,如果诸葛亮仅仅是为了求得心安理得,那他就没有什么值得后人敬仰的。因为他成全的仅仅是小义,实现的只是自我。而非大义,大我。所谓小义小我,我觉得就是狭隘的、自私的、个人的利益,而大义大我就是广阔的、大众的、国家的利益。正如《水浒传》中的晁天王和宋公明,晁天王的“聚义厅”诠释的是小义,而宋公明的“忠义堂”诠释的是大义,也就是最终招安的缘由。我们再看孔明,我想孔明先生是深知《易经》的,因为易经中讲得最多的就是阴阳变动,一切在不断地变化,好的会变成坏的,坏的也可能变成好的。所以诸葛六出祁山,他是期待着世事变化的,他在想倘若有变,那先祖兴复汉室的大愿就可完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多次发动大规模战争,劳财伤民,不只是仅仅为了报恩,让自己死得心安理得,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他在为统一天下、兴复汉室而殚精竭虑。他在“尽人事,听天命”。只要是本着大我大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就不是偏执,而是执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更多的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品性,虽然我们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只要我们敢于因人民利益、国家安危、社会正义而去斗争,那本身就是生命的一种升华。

在《三国演义》中,我得到以下几点启示:修学储能,装备好自己,以待其时,应学玄德公;凡事应慎重,有因必有果,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应以操守为戒;懂得自然规律,面对得失,多一份坦然之心;多一份执着,少一份偏执,“尽人事以听天命”;放下小义小我,成全大义大我。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篇11】

刘备和诸葛亮等回到新野后,立即封诸葛亮当军师,两人一起吃饭,一起睡觉经常彻夜不眠地讨论国家大事,诸葛亮对形势的精辟分析使刘备十分佩服。

诸葛亮又叫刘备、赵云领兵在博望山下迎击曹军,一开始只许败,不许胜,等关羽、张飞烧掉曹军粮草才前后夹攻。诸葛亮又叫关羽取预备引火之物,等曹军进入山后,立即放火。

只听四周喊声震天,一排排火箭射了下来,不一会,四周变成了一片火海,这时,刘备和赵云率领兵马杀了过来。

我从中感受到刘备很器重诸葛亮。诸葛亮很聪明,足智多谋,有很棒的见解,安排十分妥当,很厉害!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篇12】

《三国演义》通过描写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的争霸之事,体现了天下大势久分必合,合久必分的真理,读完全书,掩卷长思,最吸引我的还是书中的人物。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就如《隆中对》中所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具有江东三世,刘备凭何能与他们争强,除了一个大汉皇叔的身份,他也不过是一个小老百姓罢了。凭什么能让百姓归心,凭什么能让卧龙,凤雏尽为他所用,原因只在人心二字。因为他对百姓好,宁天下人负我,我也不负天下人,宁日行十里也不弃百姓于不顾,所以百姓愿意跟着他。因为他待手下好,思贤若渴礼贤下士,三顾茅庐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能让诸葛亮和手下诸位将领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切皆因他的'仁爱。

刘备是仁的代表。

相较刘备,我则更偏爱诸葛亮,羽扇纶巾,八尺男儿,仅二十七岁之龄就拥有安邦定国之才,三国中的孔明实在是一个让人无法不着迷的人物。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博望用兵·舌战群儒·巧借东风·平定荆益·七擒孟获······自他在这本书中出现,所成就的每一件事都可被千古传诵。更难得的是他的忠心,为报刘备知遇之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事事亲力亲为,即使明知后主昏庸无能,他也不取而代之,反而是更尽心竭力的兴复汉室。他出山时曾说待功成之后必当归隐,但最后却在五丈原丢了性命,有一首诗曾叹“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叮咛后,星落秋风五丈原。”正因为他这些品质,所以我分外敬重他。白居易赞他”托孤既受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篇13】

《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罗贯中所写的历史小说,这本小说的内容多为北宋以至明朝艺人所编,经罗贯中的整理和编辑后,就成了一本闻名中外的巨著,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书中的情节是以没落王族刘备为主导,讲述他在偶然的机会下,遇到了关羽、张飞两位豪杰。因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于桃园结义,故事就这样开始,而已其后90年的晋渡江灭吴为终。其一些情节,如《借东风》、《捉放曹》都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可见此书是何等的`精彩,真的令人再生阅读的念头。

我认为书中的人物是这本小说的灵魂,主角刘、关、张三人在其漂荡中原到建立蜀国的过程中,充分表现出仁、忠、勇之典范的英雄气概。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其真实性打了折扣。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是用艺术手段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哪段事实就可以拿来虚构。比如:关羽单刀赴会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关羽。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读过之后,稍作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绘的一个个任务做铺垫的。因为像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人物,有些情节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出色的。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人物的描写也很精彩,如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有不同的特点。

《三国演义》真不愧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篇14】

在这个暑假,我看了《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可让我受到三国演义这本书。这本从古代来的故事写成一本书来告诉我们,给了我多少启迪呀!

这本书讲了刘备、曹操、孙权……天下三分,魏、蜀、吴三国间展开了激烈的`较量,也写了许多英雄。当我看到关羽遇难前,多么自豪想了想,我不是和关羽一模一样。

有一次,老师来了一次考试,我因为运气好而考了个好成绩,从那时起,我没有好好复习,更没有像以前那样认真了,妈妈让我复习时,我都吹起牛皮,好日子没过几天,老师又来了一次考试,交上试卷前,我都自信满满,以为自己考得好,没想到,发下试卷,我像被人从头到脚用水泼了一下,呆若木鸡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我一定吸取教训,不再自豪,做一个谦虚的人,对国家有用的人。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篇15】

贾不贾,白玉为堂金做马;傻不傻,唐僧骑着大白马;打不打,五虎关张赵黄马;耍不耍,好汉枉做朝廷马。在这首打油诗里,我最喜欢“五虎关张赵黄马”这句。在三国演义里,五虎上将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他们都是三国名将中的精英。在这里我用自己浅薄的知识给大家逐一介绍:

你看,在战场上有一位身长九尺,鬃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手提青龙偃月刀,坐下赤兔马的先生,这可是有勇有谋的关大爷。他三合灭颜良、一刀斩文丑,动作潇洒敏捷,令曹大爷口瞪口呆、瞠目结舌、呆若木鸡。他还曾经温酒斩华雄,在四方起义诛杀董卓时,由于董卓部下的华雄太过勇猛,力斩联军两员大将,大家都望而生畏,束手无策,关羽却挺身而出,曹操敬他热酒一杯,他轻轻将酒杯放于桌上,绰刀上马,冲出帐外与华雄交战,我们关大爷的勇猛令联军士气大振,喊杀声震天,一瞬间,关大爷斩华雄于马下。当他提华雄首级扔在营前,进帐端起酒杯时酒还是热的。我们的关老爷真是一大勇将。

他还曾经设计攻拔襄阳、水淹七军,把东吴的军队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闹得东吴是人心慌慌,草木皆兵。关大爷可算是三国一大豪杰。

勇猛的.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使一条丈八大蛇矛,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囊中取物。张飞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无所畏惧,如入无人之境,想当年在长板桥一声大喝,吓走曹操百万大军。打仗对他来说真是“张飞吃豆牙,小菜一碟”。

这张飞虽是一个文盲,却粗中有细,颇会用一些小计谋。比如打西川时招降了老将严颜就是一个例子,当时严颜城防坚固,久打不下,张飞眉头一皱生出一计,他在自己的军队中扬言要夜间突袭严颜的军营,然后他假装醉酒鞭打两个士兵,逼迫士兵投降严颜,严颜闻讯做好准备,晚上果然有士兵突袭,他迅速把那些士兵包围,却发现只有三十名骑兵,突然外围喊杀声振天,张飞大部队将他们包围。严颜全军覆没,自己也被张飞活捉。

张飞的优点不少,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太爱喝酒,每每醉酒就打士兵,这也是他被杀害的原因。

回首长板坡一战,一个银凯小将,手拿亮银枪,坐下银鬃马,指东打西,好比孙悟空大闹天宫,救得后主刘禅,有诗曰:血染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他长板坡一战,斩杀曹阿瞒50余名大将,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真乃三国第一勇将耳,他就是赵云。

老将黄忠是老当益壮的代表,常拿廉颇自比,他使一杆大刀,拉得开二石之弓(32斤的弓),曾与严颜夜攻曹营,来往冲突,如入无人之境。

马超,字孟起,面如冠玉,目如流星,虎体猿臂,因衣着讲究,举止非凡,人称“锦马 超”,他为蜀汉边关安宁立下了汗马功劳。

五虎上将,个个都是豪杰,他们自会在历史长河中光彩照人,令后人敬仰。

31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