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案网 > 短美文 > 笔记 >

《西游记》的创意读书笔记

时间: 新华 笔记

读书笔记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写好《西游记》的创意读书笔记是有技巧的,接下来给大家分享《西游记》的创意读书笔记,方便大家学习。

《西游记》的创意读书笔记篇1

合上书本,我深深地吁了一口气。我终于看完了原著版《西游记》。心中对记忆长河中电视剧《西游记》的理解发生了一些微妙的改变,仿佛是一次蜕变,一次飞跃,一次进化……

我心中升腾的一股奇妙的感觉,给了我极大的震撼,甚至无法言说。

原来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能像《西游记》中的人物那般被无限放大。即使开始的迷茫让我们暂时“堕落”了,但后续的人生能给我们更多时间去逆袭、去超越。

沙僧,想当年威风凛凛的卷帘大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无所不能。如今却被下贬成一只不伦不类的河妖。整日吃人度日,恶事做尽。但谁又会想到,这只凶残的河妖身体中蕴含着一颗炙热的心。正是这颗炙热无比的心,让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协助唐僧西天取经。一个好人,不仅因为他做了善事,做了恶事最后都悔改了的人才真正称得起“好人”。人啊,这一生有很长一段路要去摸索。在这期间走错一次道又怎么样呢?重新开始,照样是一条硬汉。怎么能为了一次失误而永远低下头去呢?

孙悟空神通广大,当年他大闹天宫只为证明自己是最强的。他那心比天高的愿望与志向是令人钦佩的,但有时我们选择的通向成功的路可能是错的,像孙悟空为了使自己变得强大,与玉皇大帝、如来佛祖抗衡,最终沦落五行山下。这样的结局谁也不想看到。因此,重新面对、重新抉择对于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在生活中,时常会发生一些令人难以接收、难以面对的事。如同孙悟空,以他好胜的性子怎么能容忍被压在五行山下呢?但是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无论结局如何,我们都要正确面对失败。它是代表暂时的,不能说明我们以后依然只有失败,坦然面对就行,不用老是毫无意义的折磨自己。所有的这些,必然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

《西游记》的创意读书笔记篇2

读过一本书,而有后感,感而后有启发。我想聊一聊读过《西游记》一书的后感和启发。

有理想和追求

唐玄奘是《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性格特征鲜明。但我从他身上读出了一种信念,,读出了一种他对于理想而锲而不舍的追求的坚定的信念。唐玄奘是唐太宗在位时唐代一位著名的高僧。当时,唐代的佛教文化还不是昌盛的时候,还需要不断丰富、不断学习。在那时,玄奘就主动提出西游天竺求取佛经。他的勇气令我折服,他的奉献精神让我感动。

我想到如今的社会,想到那些热爱祖国,愿意为祖国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军人,他们和玄奘一样的。他们热爱祖国,希望祖国繁荣昌盛而勇敢地踏上理想之旅。这给予了我们这一新时代的青少年的启发:我们也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甘于奉献,勇敢地追梦。

锲而不舍

困难,有时候给我们更多的是退缩和畏惧。读了《西游记》这一部名著,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都佩服于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难险阻,锲而不舍地西游天竺求取佛经的精神。取经路上,不仅有自然灾难,如:火焰山、通天河的险阻,还有各种妖魔鬼怪的骚扰。师徒四人可谓披荆斩棘,好不容易才挺过种种困难,取得真经,各封为佛。在这中间,还有师徒四人之间的小插曲,悟空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误会,好险几次被逐。在此,我又想起了革命时代的红军长征。师徒四人取经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又何不像这长征精神一样?今天的我们要思考,思考着要怎样成为一个坚韧的人。如果就像某些同学信心满满地制定好远大的目标放弃自己的目标,那么生活的意义何在呢?所以,为了实现我们伟大的理想,我们就要锲而不舍地努力,努力拼搏,滴水穿石。像唐僧师徒一样,心中充满自信和希望,相信九九八十一难之后总会取得真经!

团结就是力量

我们常说“一枝筷子易折断,一捆筷子不易断”就是经常在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也不难看出,《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团结的样子。像我们所了解到的一些故事情节中,唐僧被妖怪抓走了,徒弟们总是有计划地将唐僧救出去,三兄弟利用他们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总是能完成好解救师父的任务。我们可以反过来想,徒弟三人大可不必费尽周折解救,悟空可以回到花果山逍遥地当一个美猴王;八戒可以回到高老庄自由自在地过他自己的生活;悟净也可以回到流沙河继续统治着。但他们并没有这样做,为什么?因为师徒四人彼此间有感情了,心是连在一起的,所以自然会有一股力量推动着他们去做这件事,当然,这还是一种责任。这力量就是团结所给的,团结更是一种责任。像在刚结束了的奥运会的中国女排精神一样,一样独具团队精神。这也是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我们也要像中国女排一样,像唐僧师徒四人一样独具团队精神。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乐于助人

《西游记》中很多地方有写到师徒在取经途中帮助贫苦人民的事例。这就对我们有启发: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搭把手”这体现的也是乐于助人。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要经常留心注意一下自己的行为。比如,不乱扔垃圾,给环卫工人减小一点点的负担;经常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们寄“爱心包裹”;经常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从日常小事慢慢累积,老师也教育我们要“日行一善”,可见乐于助人这样的品质是人际关系中一个有份量的桥梁。

《西游记》这部名著中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品味和学习的。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青少年更要多读名著,品味其中,从古老的名著中汲取更多的道理。

《西游记》的创意读书笔记篇3

《西游记》是吴承恩写的,以神话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做衬托,用各种修辞手法造就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四位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人物。孙悟空的机智勇敢,骁勇善战;猪八戒的好吃懒做贪财好色,但他勇猛无比,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沙和尚虽说天资愚笨,但忠心耿耿,任劳任怨;唐僧一心向佛,不惧困难,心地善良,但终归肉眼凡胎不识妖,多次被自己的“善心”所利用,但他向佛的诚心感动了上天,终于升天成佛,司徒四人为什么能够取得真经?是为他们有一颗坚持不懈,勇敢的心,才终使他们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

而他们为什么能取得真经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如果说他们在取经的途中孙悟空因为师傅的误会而呕气回花果山继续当大王;猪八戒因为人间的美食,美色所引诱而回高老庄;沙和尚因为不满大师兄二师兄的欺负而回流沙河;唐僧因为路途的艰险而退缩了;那就没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西天取经途中精彩的故事了。

自从读了这篇小说,我的字典里又多了一个成语——坚持不懈,以至于我的人生每一次成功都少不了它。还记得我第一次学习自行车的时候,一个半晚,我推着自行车和我的教练爸爸来到小区的广场上,我骑在车上,爸爸扶着车为保护我,我的心“砰砰”的跳着。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我的身体不平衡,骑着车摇摇晃晃东倒西歪,像是喝醉了酒似的。甚至因为只顾看前方没注意地上被一只枯木绊倒啦我中重的摔在地上,膝盖都被磨破了皮。

不禁感叹∶学车真难!便想起了《西游记》中的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我这点算得了什么。重新站起来,再次骑上了车,双手紧握的车吧,双脚踏上脚踏板,继续练习着。车子不在摇晃,越来越稳,便停下车子向后边的爸爸看过,只见爸爸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耶,我终于学会了,这就是坚持的结果。

在一次拔河比赛中,即使顶着炙热的太阳碳烤着我们,汗水不断的从两鬓流下来,冒着手被绳子磨破了皮的痛感,我们也绝不放弃,再加上两旁拉拉队的呼喊声,激励着我们,这种动力使我们勇往直前,最终使得我们获得胜利!

直到现在我也一直履行着坚持就会成功的信念,在团队拔河中,即使顶着炙热的太阳,汗水不断的滴下来,手已经被绳子磨红的困难下,也绝不会放弃,所以才会在比赛中取得胜利。

只要大家坚信要勇于面对困难,坚持勇闯“九九八十一难”就会取到属于我们的真经。

《西游记》的创意读书笔记篇4

星期五午时,我们上自习课,我拿出爸爸刚给我买的《西游记》,这部书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吴承恩。他写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从前,从一块石头里蹦出一只石猴,它来到了一个花果山,看见一群猴子不明白干什么,它上前去问了问,它们说:谁要是跳到了这条瀑布里去,谁就当我们的大王,然后它来到索桥上,它像飞一样跳进了瀑布。它在瀑布里的石碑上看见了一行字“水帘洞”它跳出去给大家说:这个瀑布叫“水帘洞”,然后大家封他为“大王”。过了几天,他觉得自我没有法术,很着急。

有一位老猴子,告诉他,山上有一位法术高深的人,你去跟他学习法术吧!它来到山上跟着师傅学了许多法术,他回去的时候,小猴子们把事情告诉了他,他把妖怪打死了,之后他取名“齐天大圣”然后把玉帝给惹恼了,把它捉上了天炼成“火眼金睛”,以后,如来佛把他给压在山下,观音菩萨说:“有一位高僧会来救你。”然后,唐僧来把他救了出来,他们在高老庄,流沙河认了两个师弟,经过了千难万险,最终取得了真经。

孙悟空做事坚强、有恒心、有毅力深深打动了我,我明白了做事要努力,要有一种不达目的不休止的决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嘛!

《西游记》的创意读书笔记篇5

《西游记》这部精彩的神魔小说,小说中塑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贪吃懒惰的猪八戒,老实憨厚的的沙僧,一心向佛的唐僧,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佛法无边的'如来佛祖……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忠心耿耿,跋山涉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保护师傅去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他们遇到了许多妖魔鬼怪,猪八戒和沙僧不能分辨人妖,而唐僧更是气人,还错把妖怪变成的人当做好人,只有孙悟空他火眼金睛,一眼就能识破妖魔。在《三打白骨精》这篇中讲到当孙悟空第一次打死白骨精变成的小姑娘时,唐僧念起了金箍咒,痛的孙悟空满地打滚;当白骨精又变成老婆婆,孙悟空又打死了“老婆婆”,于是唐僧又念起了金箍咒,但孙悟空不顾师傅的责备,一心只想保护师傅去西天取经;最后一次白骨精变成了老公公,拄着拐杖向唐僧走来,孙悟空再次挥起金箍棒,打死了“老公公”,这次唐僧还是没有看出真相,并且还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没有了孙悟空,白骨精终于捉到了唐僧和沙僧。这时猪八戒逃到了花果山,找孙悟空救师傅,孙悟空不记前嫌,心里还想着保护师傅去西天取经,毫不犹豫的跟着猪八戒回去救师傅。他们终于齐心协力救出了师傅,唐僧也看到了白骨精的本来面目,后悔不已。

从这个故事中我认为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事情的真相终会水落石出的。从《西游记》中我也学到了要想做成功一件大事,一定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

《西游记》的创意读书笔记篇6

他,将一根如意金箍棒挥舞得出神入化,令各洞妖魔闻风丧胆;他,拿一把九齿钉耙,让妖怪命丧黄泉;他,用一根降妖宝杖与自己的憨厚老实,当起了任劳任怨的脚夫;他持一支九环锡杖,披着宝袈裟,以自己对于目标的坚定信念以及勇气,在徒儿的保护下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他们,就是西天取经四人组,诞生于文学百花园中怒放的一朵奇葩——《西游记》

我初读《西游记》时,最不理解的是唐三藏,他坐拥了九环锡杖和宝袈裟两件稀世珍宝,最起码可以卖万两白银,他本可以异国他乡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他却偏要历尽艰险地去取真经。唉,真搞不懂这个唐僧呐……时光飞逝,当第二次看到“《西游记》至此终”时,我的脑海里掀起了惊涛骇浪。这二读《西游记》,不但解决了我初读时的诸多不解,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了新的认识,唐僧常怀大慈大悲之心,责任心也十分强烈。责任心是他取经缘由之一,大慈大悲之心是其二,以及不被九九八十一难吓倒,这种不被困难吓倒的精神也是难得可贵的。从何处看出唐僧的责任心?九九八十一难,难难都体现出他的责任心,在此我略举几个:车迟国,三妖师中的虎力大仙与他比坐禅,用妖法干扰唐僧,使唐僧险些命丧黄泉;盘丝洞七妖女千方百计的将唐僧引入洞内,使得唐僧又差点成为七妖女的口中餐;白骨精,红孩儿,黑风怪……那个不想吃他?那次被悟空救出后有退却之心?

最美的雪莲开在最陡峭的冰崖,不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怎能取得真经?正如那句诗句所说“不仅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西游记》,你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的创意读书笔记篇7

寒假里,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这本书栩栩如生的塑造了一个个具有特色的人物形象:如爱打抱不平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救苦救难的菩萨;神通广大的如来佛;坚韧不拔的唐僧。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既调皮又勇敢的孙悟空了。

孙悟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也被称作“石猴”,从小就行动敏捷,勇敢好胜。从菩提祖师那学到了七十二般变化,从龙宫里得到了金箍棒,玉皇大帝又让他做了“齐天大圣”,使他变得无所不能,但后来孙悟空在天上偷吃了仙桃,又大闹了天宫,因此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指山下,五百年年后被唐僧从五指山下救出。菩萨让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在取经路上,孙悟空克服种种困难,斩妖除魔,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勇敢的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没有一点怨言,一心一意,忠心耿耿的保护师傅。一路上从不畏惧困难,这才是成功取到震惊的原因。

玉皇大帝三番五次原谅他,但他还大闹天宫,是罪有应得,但他保护唐僧一心一意,他这种知错就改的精神让我敬佩,他毫不畏惧困难的精神让我敬佩,他毫不畏惧困难的心让我永生难忘。我也要想孙悟空一样,犯了错误就用全力去改正、弥补;遇到困难要冷静,不畏惧,想一切办法解决困难。

《西游记》的创意读书笔记篇8

说到《西游记》大家一定看过吧!它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家喻户晓。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为了去西天求取真经,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种磨难。我是百看不厌,书里面有心地善良的唐僧,贪吃好色的猪八戒,忠厚老实的沙和尚,还有一位最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我最喜欢的神通广大的孙悟空。

说到孙悟空,我要特别介绍一下他。孙悟空的身材十分矮小,平时喜欢穿黄色的衣服,头戴一顶佛帽,看起来十分的有精神。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的脸就像一个桃子,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任何妖怪。他还有一张雷公嘴,非常能说会道。孙悟空十分机智聪明,能随机应变,西天取经的路上全靠他与妖魔鬼怪斗智斗勇,保护唐僧,取得真经。

孙悟空虽然机智聪明,但有时也会太过急燥。偷人参果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受了猪八戒的怂恿偷果,后遭到道童辱骂,结果一怒之下推倒了人参果树逃离,却被镇元大仙捉回,无奈之下只得求助观音医活果树。

文中我讨厌唐僧的善恶不分,例如三打白骨精时,他险些为自己不分善恶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可他坚定的求佛之心还是令人感动的。

读了《西游记》,我明白了想要办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绝非易事。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经历了众多苦难,我们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又何尝没有困难呢?我们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到高中毕业考大学······又何尝仅仅是九九八十一难呢?战胜困难的过程就孕育了成功。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而我们只要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西游记》的创意读书笔记篇9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资料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

这本书前七回主要介绍了小说中心人物孙悟空的出世、求道、闹龙宫、搅冥府、闹天宫,直至其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为中心故事的展开埋下伏笔;八至十二回写小说中另一重要人物唐僧的身世,兼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太宗入冥,玄奘奉诏取经,交代取经缘起,在结构上与前七回并列,同为展开中心故事做准备;十三至一百回是西天取经正文,中心故事之所在,其间包括41个具有相对独立的中短篇故事,主要写取经途中的各种矛盾斗争,包括取经人和妖魔之间的斗争,取经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斗争,以及取经人内部的矛盾斗争,在结构上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依次展开又互相照应,离奇曲折,悬念不断,至经历八十一难,矛盾最后解决,斗争最后胜利,取经理想实现。

这本书中的孙悟空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因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用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并且他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善始善终,成为了斗战胜佛。而猪八戒原先是天河水神,天蓬元帅。因为他在蟠桃会上酗酒戏了嫦娥,被贬下界投胎,身如畜类。幸亏他在路上保护圣僧,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因为他挑担有功,做净坛使者。沙悟净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他下界,落于流沙河,伤生吃人造孽,幸皈佛教,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为金身罗汉。

觉得书中的每个人物都值得我学习。孙悟空本领高强、正直勇敢,对师傅也十分忠诚,我要向他学习,不能害怕危险;唐僧坚持不懈,意志坚定,我要向他学习,不能放下;猪八戒虽有些懒,可为人十分忠厚老实,我要向他学习,诚实守信;沙僧话虽不多,但却吃苦耐劳,不喊一声“累”,我要向他学习,肯吃苦,不怕累,更加勤奋。

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坚持不懈,值得我学习。一路上,他们翻过了多少山,走过了多少片树林,打败了多少妖精,这是多么艰难的一路啊!可他们却没有放下的念头,从来都没有过,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吗?想到这儿,我不禁低下了头,他们那么困难,都挺过去了,还有什么是战胜不了的呢?我遇到的困难与之相比,不是显得太渺小了吗?

一本好书,能够影响人的一生,《西游记》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吧!

《西游记》的创意读书笔记篇10

“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女儿念着我教给她的儿歌,念诵完后又缠着我问:“孙悟空他们为什么要去取经啊?”这个问题难倒我了,对于一个还没有完整了解《西游记》内容的孩子来说,难以理解什么是“经书”,为什么要“取经”。所以,我想了想,告诉她:“因为那是他们的梦想!”

大概80后一代都是由于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而开始了解这个伟大的故事,加上后来接触到的各种关于孙悟空和《西游记》的影音、书籍,让我们深入的、多角度的了解和解读《西游记》。从儿时开始,孙悟空的形象就深刻地存储在大部分80后的记忆里。如果问起《西游记》里最喜欢谁,大部分人应该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孙悟空。近年来,各种媒体平台涌现出很多《西游记》的评论文章,多数文章中的孙悟空从“万众仰望”变成了“不受待见”的人物,我不禁疑惑,究竟是我喜欢错了孙悟空,还是我不了解孙悟空呢?

于是,我找来《西游记》原着,细细品读。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看完后发现有很多值得品味的内容。师徒四人中,我仍对孙悟空情有独钟。《西游记》的故事,也是孙悟空的成长史。

当石猴出世,他可以在花果山岁月静好,可却不安现状,求长生、学本事。孙悟空的这段经历映射出人幼年求学那段时光。人出生后懵懵懂懂,幼年期只喜玩乐,直至步入学堂。此时的孙悟空梦想很简单:长生不老。就好像我们在学校时写的作文《我的理想》,文中要当一个画家、音乐家、科学家等等诸如此类。其实这个简单的理想在我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后是可以达到的,但这只是安身立命的职业规划,不代表我们终极一生奋斗追求的目标,或者说,这个理想只是人生起点,而不是终点。

当学成归来,他心高气傲,要当仙官,要与神仙平起平坐!孙悟空进入青年叛逆期。谁不曾年少时踌躇满志,满腔热血,个性张扬,叛逆不羁?就像孙悟空不甘愿做一个受制于人的弼马温,他大闹天宫,誓与天齐,因为他对现实有着不愿屈服的呐喊,渴望着平等和自由,拥有改变命运的可能!回想起自己青春年少时,何尝不是对各种规矩说“不”,相信自己能够改变世界,希望世界因自己而不一样!“齐天大圣”这个理想,是宏大但却自私的,因为跳出权力和规则之外,作一个不受约束的“特权者”是这个理想的出发点。就像年少时人们的叛逆,也就是为了标榜自己“与众不同”。

当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后,他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最终修得“斗战胜佛”。这个时期的孙悟空,才真正进入成年后的奋斗阶段。取经路上九九八十一难,跋山涉水,披荆斩棘,降妖除魔,正是这些磨炼,让孙悟空开始慢慢积累自己的力量,锻炼自己的心性。

他开始成熟,有责任心、有担当。在唐僧偶尔泄气的时候,他会鼓励师父继续前行;在降妖伏魔时,他会与悟能、悟净分工合作,不居功自傲;在遇到困难时,他不再莽撞行事,摸索门径,化险为夷。他开始学会利用、分配自己的资源,高效行事。

他开始成熟,渐渐充满“人性”。《西游记》中有一段他因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误会逐出师门,后唐僧遇难,悟能去找孙悟空解救师傅,这段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但书中有个细节,我一直感动不已:在赶去救师傅的途中,经过东海,孙悟空要下海去净净身子。悟能奇怪,解救师傅迫在眉睫,还净身?孙悟空答:“我自从回来,这几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气了。师傅是个爱干净的,恐怕嫌我。”虽然经受委屈,但他对待师傅的那份尊敬,散发出善良、敬畏的人性光芒!

他开始成熟,因为有了更远大的“理想”。青年时的他想成为“齐天大圣”,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取经路上一路走来,他完成了由小我到大我的跨越。取经成佛是达成理想的结果,普渡众生才是实现理想的缘由。因此虽然戴上了紧箍咒,但是心却比以前更自由,真正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他虽已成熟,但不迷失。成年后的我们,心中太多的杂念,似乎“圆滑”才是处世之道。因此才会有大量文章来抹灭孙悟空的作为,而传播猪悟能的八面玲珑和沙悟净的任劳任怨。取经途中,虽历经艰险,孙悟空初心不改,瞪起他的火眼金睛,横扫世间妖魔鬼怪。

儿时的我们,心思纯净,喜欢他善恶分明的个性和永不妥协的精神。现在我们已经长大,知道《西游记》只是神话,难道就要妥协,不再承认“孙悟空”给予我们的力量吗?不,虽你我都已长大,但要始终保持赤子之心。不忘初心,就像六小龄童说的“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相信我们也能像孙悟空一样取得“真经”,实现我们最初的梦想!

35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