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案网 > 短美文 > 笔记 >

悲惨世界读后感读书笔记

时间: 新华 笔记

在写读书笔记的时候,人们会变得更专注,更容易沉浸到书本之中,这很自然的就提升了你的阅读速度。悲惨世界读后感读书笔记规范是怎样的?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悲惨世界读后感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

悲惨世界读后感读书笔记篇1

《悲惨世界》是法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一部鸿篇巨著。整部书描绘了法国人民在大革命期间的生活画卷,具有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

书中围绕珂赛特、冉阿让、芳玎、米里艾主教、马留斯等人的生活,讲述着一个悲伤、感人的饱含人间真情的故事。冉阿让为了维持姐姐的生活,偷走了面包,被关进了牢。一次越狱后,他在米里艾主教的破房中住了一晚。他偷走了主教的银盘子,被耀武扬威的官兵抓住,米里艾主教却说这是他送给冉阿让的礼物,还把家里珍贵的银烛台也送给冉阿让,把他的灵魂洗净。主教的教诲在冉阿让心中铭记,他做了许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当上了市长,化名马德兰市长。没有人知道他是冉阿让,一个也没有。

但在一张报纸上,马德兰市长看到,一位不相识的老人被判了无期徒刑,只因为他被人们误解成了冉阿让,可是马德兰市长才是冉阿让呀!于是马德兰市长自首,请求法官放了那老人。他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现在的生活少了以前的痛苦、卑微,少了人们的无情,但我们仍然铭记他们的故事:在我有困难时,我会想起他们;在我感动时,我也会想起他们;在我惊喜时,我依然会想起他们;在我激动时,我仍然会想起他们;在我感叹现在的幸福生活时,我还是会想起他们。他们的故事给了我启发,我会顺着他们的教导前进。

现在,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努力学习,奋发学习,为社会、祖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悲惨世界读后感读书笔记篇2

最近,我看了一本名叫《悲惨世界》的书。这本书令我感悟深刻,你想了解这本书吗?

这本书大致介绍了这样一个情感淳厚的故事:让·瓦让是一位刚从监狱里释放出来的苦役犯,虽然他已自由了,却由于那张黄色通行证而遭到了别人的谩骂。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位主教大人竟免费提供给他住宿与食物,并以巧妙地方法教会了他善良的人品。从此,让·瓦让神奇般地变成了为人亲切、善解人意,还不惜生命来帮助别人的马德兰市长。后来,他还以父亲般的慈爱完成了芳蒂娜的遗愿将阿塞特培养成人。他在一次次波折中挺了过去,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情绪的低潮,用勇与尝试、急中生智的优点度过了改过自新的一生。

读完了这本书后,我沉思很久,仍在回顾那感动人心的故事。在故事情节中,不知不觉地便深刻反映出了恶与善的两个极点。让·瓦让的前半生有不可救药的恶,而后半生却有着令人敬佩的善,芳蒂娜有着为了还子而付出一生,在死前还惦记着孩子的精神,泰纳迪埃一家人确有着名副其实的不靠工作,只靠狡猾的做法。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有好心就有好报。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我相信它会让你终生受益!

悲惨世界读后感读书笔记篇3

世间一切的不幸,雨果统称为苦难。《悲惨世界》这个名字镌刻在每个人的心中,它是雨果笔下的悲剧,也掀起了无数读者的悲愤。雨果笔下的芳汀,就是掀起最大争议的一个人物,她的一生,既是美丽的,也是充满苦难的。

芳汀·步入悲剧

那个时候,她沉迷于初恋的温情,却不知美丽过后,总会有凋零。

她享受了一段时间的爱,这爱带给她温暖、快乐与沉迷。灵魂在贞洁里存亡于一线,但她正如怒放的玫瑰,朝气蓬勃,金发点亮她的人生,美丽的大眼睛透彻似水,两排皓齿隐于薄唇,她尽情的挥洒青春热情,如沐春风般惬意……但是,悲剧的警钟已经敲响。

最后的她终被抛弃,曾经的快乐、享受在顷刻间荡然无存,只是留下了证明他罪行的小生命。呜咽声阵阵入耳,却依旧改变不了既定的苦难。

寄放·却是断送

难以自拔的她将孩子寄放在别人家里,却不明白,人心的自私永远都在。

帮她照顾孩子的德纳第夫妇总以为孩子买日需品为由,迫使芳汀不断寄钱给他们,而这些钱大多落入他们的私囊,孩子成为他们榨取芳汀血汗的武器。

这就是《悲惨世界》中的一面。人与人之间只有以利益为桥梁,而无辜的人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别人获得利益的工具。人心变得自私,甚至被物质生活所驱使,将良心与道德扔向利益。

悲剧·固定结局

冉阿让让穷途末路的芳汀看到了希望,冉阿让说会帮她找回女儿,这给了芳汀重生的希望,却也加快了这个美丽而可怜的人儿走向灭亡。冉阿让身份曝光了,她又一次从光芒之地跌入黑暗之谷。

她死了,带着失去的痛苦离开了这从未容下过她的世界。

她的一生,都在不断的付出着爱,她一直都带着希望生活,这是美丽的。她的一生,又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挫折、陷阱,充满了苦难,这也正是雨果《悲惨世界》中引人深思的一笔。

悲惨世界读后感读书笔记篇4

《悲惨世界》是法国著名文学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之一。它向人们展现出法国社会的生活形象,这是一本摆出了令人可怕甚至令人悲伤的社会复杂问题的书。

冉阿让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原本只是一个淳朴善良的工人,但生存的压力不得不使他铤而走险,沦落为苦役犯,社会的冷漠无情再次显现。神甫的宽容大度,感化了冉阿让。当他成为富翁时却也不忘为社会做些什么回报些什么,似乎已将之前的一切都淡忘了。他将一座城市改变,给人们烙上了“时代的烙印”……

一心为善的他为了救助和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女儿”——珂赛特,从此开始逃亡的生活……充分揭示了法国下层人民的苦难深重,贫穷和富有的巨大悬殊!

《悲惨世界》一主人公冉阿让,描写他苦难的遭遇和慈悲的心灵,从苦役犯到一个慈善家,当自己所谓的“女儿”找到好的归宿时,带着爱离开了……

冉阿让,珂赛特……这些苦难的下层人民,却始终都在努力、奋斗,是一个劳动者,一个拥有劳动者品质的人。在这部作品中,我能感受到冉阿让的心情,尽管历经磨难却都始终保持着一个善良慈爱的心。

19世纪的法国,当时正是由于制度不合理,一切均是压迫和虚伪,但是这一切的矛头都指向一处——充满黑暗社会……

悲惨世界读后感读书笔记篇5

书中,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着他人的歧视。社会的不公与排斥,一点点的磨灭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过向善的信心。是慈祥为怀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无私的双手,他将一对银制的烛台送给了他,并嘱咐他要将钱用在正确的地方。

在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让开始变得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爱戴,变成了市长。从囚犯到市长,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无疑是人性的巨大转变。

面对穷困潦倒,世态炎凉,将会产生两种人:一种人是卑微低劣的人。他们是丑陋的、自私的、贪婪的本性却无法被隐藏,正如书中所说的德纳第,他为钱财不惜一切,一会声称是演员,一会儿又变成了画家,他的行为还是隐藏不住。

其实,作者雨果想告诉我们的是:做一个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伪装搜将被识破,虚伪在事实面前只有被革灭,有一种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正是那个以慈悲为怀心,感化了冷酷、固执,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长沙威。

我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搜震撼。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的使者,愿他们像纯洁的天使一般,永远守护着人们心中那份慈悲为怀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

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善良、和睦、光明、温暖的世界。让每个人用真心来对待每一件事。

悲惨世界读后感读书笔记篇6

《悲惨世界》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作品。书中讲述的都是一个个极其悲惨的故事。平凡的词句中,带有着浓厚的忧伤味道,更有些讽刺的语气,却刻画了一个满怀仁爱之心的人——冉阿让。

从前,冉阿让因为偷了面包店里的一块面包而被判刑19年,出狱后,他处处都遭到人们的白眼与唾弃,于是,他发誓一定要像社会报仇,然而,他却被卞福汝教主感化了,于是,他又决心行善积德,做一个好人。接下的时间里,他一直帮助贫困的人,并且收养了孤女珂赛特。

自始至终,他都用自己的善良化作真诚的爱给予别人温暖,这一点令我着实佩服。冉阿让是一个经历了很多的人,有炼狱般的生活,有混混噩噩的流浪,有遭人唾弃的屈辱生活,有功成名就当市长的时期,有被追杀逃亡的时候,有隐居的时期……一路走来,这无疑是无比艰难困苦的。面对社会给他带来的阻碍与冲击,他乐观勇敢,他从来没有忘记过要乐于助人,冉阿让所做出的贡献,是无声的大爱,他一直都为人们默默奉献着。冉阿让也很正直,在当时一个封建迂腐的社会中,接济了被人抛弃的芳汀,他不顾自己的名誉,用善良仁慈的心,帮助了那些被人、社会抛弃的人们,他无怨无悔,用爱填满了每一个人的心田。

想想生活中的我们,是否也像冉阿让一样,无私的帮助别人呢?学校里,当同学呕吐时,我们是否没有躲到一边而上前去帮忙打扫、去安慰呢?在社会上,我们是否没有因为别人一时失败,而在背后说闲话呢?在某些地区地震时,我们是否没有畏惧余震,而奔赴灾区去安慰受害者呢?事实证明大多数人还没有热心行动起来。

有句话说得好“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付出一点爱,别人会感到很温暖,看到别人快乐,自己也会乐在其中。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需要帮助,也许是需要鼓励,也许是需要资助,也许是需要爱……只有我们齐心协力去奉献付出才能使世间有爱而更美好。有了一颗热心肠,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你会发现你收获一份特别的果实。奉献一点,大爱一片,你我都有爱。只在行动与否。

不管怎样都是爱,即使我们的处境和冉阿让一样,也不能失去本性,成了假恶丑。爱能融化心,渐渐地我们就不会为了一些琐碎而烦恼,每一个人都会成为爱的天使。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如果身处逆境,就用爱铺开一条路,走向光明,春暖花开!

悲惨世界读后感读书笔记篇7

《平凡的世界》,一部充满泥土气息的乡村小说,没有曲折动人、婉转哀怨的故事情节,没有感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件,只是路遥编织的《平凡的世界》里一群平凡人物的平凡故事,可我却在这平凡的人群中找到了让我久久不能自已的感动。在无言的哽咽中,在无声的感动中,在不知不觉沿面而下的泪珠中,内心涌动着悲悯、感动、伤感、幸福、嗟叹交错的复杂情感,我读完了。

打开书,路遥把我的思绪一下子拉回到了我曾生活过的那片土地、那个村庄、还有一个农村的孩子为了改变命运而走过的艰难旅程,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冻了解、解了又冻的土地,静静流淌着的冬拉河水,炊烟四起的村庄,村里人的家长里短,庄稼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那穿着寒酸、面黄肌瘦、每日里只在无人注意的时候悄悄啃食馒头、内心强忍着因贫困而带来的自卑而努力学习的主人公……看到这,我的心被刺痛,我分不清这是我还是小说中的人,一种强烈的共鸣把我一度拉回到了那少时求学的往昔记忆里。

一直以来,想写一些文字去怀念曾经生活的过的土地和岁月,可当我翻开小说才发现,路遥这部饱含血泪的“献给他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的作品已经帮我做了最好的诠释,正是作者这栖身于大地、匍匐于泥土、贴近普通劳动者的姿态,让我再一次深入无数普通劳动者的内心,再一次以灵魂屹立于黄土上的方式体验到了生活的真谛,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人性的回归:质朴、善良、隐忍、勤劳、无瑕的爱和无悔的付出,更重要的是,了却了内心久久未曾放下的夙愿,终于可以长抒一口气。

路遥笔下的男主人公孙少安和孙少平兄弟,在可怕的贫穷中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忍受着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与生活做着不懈地抗争,纵然他们在无人的黑夜里也曾无数次仰望天空慨叹,流着无奈的泪水,嗔怪着生活的无情,可仍然没有忘记一个人生而有之的责任,仍与自己与生俱来的悲惨命运战斗,仍渴望迈出双脚、伸开双手去追寻和创造青春的梦想,而不是用薄脆的意志甘愿被命运扼住咽喉任意摆布。他们在无数次追求中失败着,又在无数次的失败中继续前行,他们身体里隐藏的生存的力量和不屈的灵魂让我动容。

少安为了家庭的老老少少,放弃读书,常年劳作耕种,从十几岁开始便用幼嫩的臂膀挑起生活全部的重担,为家庭撑起一片天空,成为全家人的希望所在和精神支柱。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忍痛割断与自己有着地位悬殊和不同人生道路的田润叶青梅竹马的感情,娶了另一位女子秀莲为妻,尽管无比痛苦和无奈,可生活容不得他停留片刻舔舐内心的伤口,便扬起无情地鞭子催他上路。

此起彼伏的生活磨难接踵而至,他也曾动摇过,也曾怀疑过活着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也曾坐在山坡上望着冬拉河的河水发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改变生而贫穷的命运,更不知道埋葬在这穷乡僻壤里的苦难生活何时才是尽头,一个被生活的重负压的喘不过来气的汉子,在夜色中的无人地带抱着老槐树失声痛哭,这时候我看到的并不是一个懦弱的灵魂,而是一个热血男儿和激情小伙面对生活的无情摧残时无言的发泄!哭过痛过,擦干眼泪,依然前行,这就是坚强的少安!因为双水村那温暖而熟悉的灯光总在不远处闪着令他抗拒不了的光芒,而光芒里有生病的奶奶,上学的弟弟妹妹,还有父母那期待的眼神。

从田间劳作到县城做苦力,再到办砖窑厂收获第一桶金,又到烧砖失败负债累累、再到四处贷款重办砖窑厂获得成功,十几年的时间,一个农村的青年小伙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煎熬和辛酸,难怪人们常说:一个农村人只有花20年的时间拼搏才能获取和城里人一起喝咖啡的机会!白天是身体的超负荷劳动,夜晚并不是酣然睡去,而是因对生活的拷问、对未来的忧虑和憧憬难以入睡,因为不甘于现状,所以才会如此饱受煎熬,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越是清醒的灵魂越是孤独无助!值得庆幸的是,妻子秀莲温暖的胸怀和无言的慰藉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和勇气,让他一次次退回到婴儿的状态将头深深地埋在妻子的怀里寻找着无声的安慰,在他的眼泪浸湿秀莲的衣服时,心里那无处诉说的痛便少了很多。在日复一日的生活皮鞭的鞭笞下,少安愈发成熟和坚韧,他和秀莲相互搀扶走过了多少风雨,最终这相濡以沫的情感填补了他那曾因失去润叶而伤痕累累的心,也支撑他在生活的路上看到了久违的彩虹。

开在苦难土壤里的幸福之花也许显得更加的弥足珍贵,生活终于没有辜负这个在泥土里摸爬滚打的小伙,看到这,我的心里满是欣慰、满足,分不清是在感激生活还是在感激路遥的故事情节编排,尽管那是在刚刚复苏的中国西北大地,此时此地,虽岁月流转,早已易了容颜,可我始终坚信:生活永远不会辜负苦心追求的人!

是的,平凡铸就不朽,生活之树常青!

悲惨世界读后感读书笔记篇8

暑假,按照学校工作的安排,看了由法国大文豪雨果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悲惨世界》。

故事讲述主人公冉阿让为了偷一块面包坐了牢。出狱后,他到处遭他人白眼,于是,他仇视社会,但被一个主教感化,做一个好人。冉阿让化名马德兰,做了市长,他答应临死的芳仃抚养她的女儿珂赛特。为了救一个无辜的工人,冉阿让承认了身份,他又送进了监狱。去监狱的路上,他又逃跑了。之后,发生一系列生活变故,最后,他死在珂赛特的怀里。

这本书贯穿了主人公冉阿让勤劳正直,乐于助人,以德报怨,品格高尚,受苦受难,遭迫害,被歧视的受压迫人民的形象。这本书也批露出法国社会生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贫苦阶层的悲惨命运,鞭挞了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的丑恶现象,对不幸的人们深表同情,主张以仁慈博爱来杜绝罪恶,改革社会,拯救人类,揭露社会的黑暗,并且谴责法律的不公正。

我们要向冉阿让那样做一个宽容大度,乐观向上的人。也愿我们身边多一些像主教一样光明的使者,愿他们永远守护着人们心中那份慈悲为怀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悲惨世界读后感读书笔记篇9

妈妈跟我说:“有一位法国作家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写了一本书,你想不想知道他的名字?有没有兴趣读一读?”用这么长时间写一本书,这书一定很有吸引力!听完妈妈的介绍,我立即说:“当然想了。”妈妈看着我对这本书很有兴趣,高兴地说:“它的作者是法国的大作家雨果,你好好品读吧!”

说着妈妈把《悲惨世界》这本书摆在了我的眼前,我一看到书,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这一看就是半个月,今天我终于读完了。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真对书中的内容感慨万千啊。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叫冉阿让的人,刚开始冉阿让是个苦役犯,然后经过努力,成为了市长,他做了许多好事。书中纷繁复杂的情景,有一件是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主人公帮助了珂赛特的妈妈芳汀,芳汀在临死前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见见她的女儿珂赛特,冉阿让不顾一切困难去寻找珂赛特,当他终于找到珂赛特的时候,芳汀却死了,然后冉阿让像对亲生女儿一样把她养大了,为了珂赛特他又成了逃犯,在他生命的尽头他都不愿意给别人增添负担,默默的安详的闭上了双眼。

我们要向冉阿让学习,不顾自身的安危,为他人着想,做了一辈子的好事,在悲惨的命运面前没有低头。平凡的冉阿让,善良的冉阿让,热心的冉阿让,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悲惨世界读后感读书笔记篇10

“那天晚上,她出去了很久,直到深夜才回来。第二天早晨,邻居的老太太过来看她,只见她的脸正朝着里边,帽子掉在地板上,房间里异常杂乱。‘啊,你怎么了?’她奇怪地问。其实芳汀并没有睡,她一动不动的回答说:‘没什么。只是珂赛特不会死了。’她的声音有点怪。这时,她忽然转过头来,用手指着桌子上的两枚金币。她的脸看来比昨天苍老了许多……芳汀把这些钱寄给了德纳第。实际上,珂赛特并没有生病。那封信是用来敲诈的。”

读到这里,泪水已经蓄满我的眼眶,我不禁为芳汀打抱不平,芳汀是一个贫穷的女人,她把女儿珂赛特寄养在德纳第夫妇家中,德纳第夫妇虐待她,还定期问芳汀要钱,这次,他们骗芳汀说珂赛特得了猩红热,芳汀遭同事陷害,丢了工作,只好把它美丽的金发和洁白的门牙拿去换钱,原本漂亮的她一下子变得异常丑陋,最终,她悲伤地死去。

母爱太伟大了!芳汀为了女儿,不惜牺牲自己,她虽然没有使珂赛特走出困境,但她感动了马德兰市长——曾经因偷过一片面包而坐牢、前后越狱四次、一共判刑19年的冉阿让,冉阿让解救出了年幼、可怜的珂赛特,并把她当女儿看待,珂赛特也改变了冉阿让,看到这里时,我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雨果写的这本《悲惨世界》十分具有讽刺性,它讲述了一个变相的社会,开头凄凉,中间愈发悲惨,而结尾又使人为书中的人物高兴。整本书扣人心弦,作者用凄婉的笔触打动着读者,牢牢地吸引着我,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至今仍在我脑海回荡……

355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