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书笔记50字
读书笔记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籍或文章的思想内涵、文化背景等。写好《城南旧事》读书笔记50字不是那么简单,下面给大家分享《城南旧事》读书笔记50字,供大家参考。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50字篇1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由台湾著名女作家写得旷世巨作——《城南旧事》。本书的作者则是被人评论为“北京培育了她,台湾成就了她"的林海音。
这本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讲述了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的所见所闻。她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二十世纪20年代的北京城南,有一户幸福的人家,主人公小英子就住在这里。起初,她们居住在小胡同里,由于好奇,英子去了神秘的惠安馆,并在那里认识了疯子秀贞。在秀贞那不通顺的语言中,显露出了一个隐藏了多年的故事••••••后来英子搬去了一个有电灯的小楼,过上了更加快乐安逸的日子。但在小学的最后一天,英子的父亲去世了,英子的童年随之消逝了。正如本书最后一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了。”
本书有许多精彩片断,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一幕是关于宋妈的故事。在一个晴朗的早晨,英子家中洋溢着欢乐与激动,原来宋妈的孩子小栓子与丫头子就要来了,大家都在焦急地期盼着。终于,宋妈的丈夫牵着那头蠢驴出现了,但没有两个孩子的一丝影子。英子见他牙太黄,便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黄板牙”,只见黄板牙一屁股坐在石头地上面,吧嗒吧嗒地抽着大烟,一声不吭。宋妈问有关孩子的事,他先是沉默,最后低头轻轻说了几句话,宋妈顿时捂着脸抽泣了。原来宋妈日夜思念的孩子一个死了一个送人了。从此,黄板牙先生在英子心中便成了一个无情的、可恨的人物。
的确,在作者对黄板牙的描述中,让我认出了他的真面目:一个无情无义没有良知的家伙,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亲生女儿送人?为什么那么冷漠?原来世上还有如此不负责任的家长。
作者在这本书中刻画了一些生动的人物形象,但最令我感动的只有英子。她善良、真诚、活泼可爱,如同一个欢快的小燕子。在秀贞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把妈妈价值昂贵的金手镯毫不犹豫地送给了她,送的心安理得,因为她们有了盘缠,就可以全家团圆。这就是英子,一个善解人意的小女孩。
林海音对本书通过孩子童真的眼睛去看成人的世界,是当时北京的典型社会缩影,给人以思考、启发。而且语言生动,描写真实、细腻,常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50字篇2
合上《城南旧事》,仿佛内心有一片大海,波澜起伏,久久无法平静。我深深体会到了小英子童年时的悲伤、快乐、离别、相逢……小英子每一种感觉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现在,我已经八年级了,已经告别了我无忧无虑的童年,也离开了我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们,可以说是小英子感受的其中一种吗?苏轼的诗曾这样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必然有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每个人都会离开学校,离开父母,离开朋友,甚至离开世界。
相比之下,虽然我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但却也有着那些悲伤的时刻……那年,祖父身体不好,躺在病床上。几个月后,祖父没有任何原因,说要出院。尽管家人再三劝说,可还是按照祖父的意思照办。不过,就在一天晚上,一切都是那么平常,可就在这么平常的日子,祖父去世了。我失声痛哭起来,看着母亲和祖母哭得伤心,自己也就更伤心了。第二天,心情也是到了最低点,自己也时不时有想哭的心情。当然,在过去的几个月后,也从这件事中走了出来,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每个人都会离开,而离开是在你想不到的时刻,就这样离开,不会再回来,永远……
《城南旧事》就如苦涩中的一丝香甜,把我们拉回了过去,回忆童年。花儿谢了会再开,一曲终了还可以再从头,但是童年一去再也回不来了。回望过去,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珍惜每一秒,珍惜身边每个人……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50字篇3
读完林海音女士的《城南旧事》,那淡淡的感伤中含有暖暖的温情,如烟似雾,缭绕心间,挥之不去。
小说的末尾,英子的父亲用微弱的声音对英子说,你已经大了,要学会照顾好弟弟妹妹,帮妈妈做事;年仅13岁的英子,懵懵懂懂的,觉得爸爸讲的话使她很不舒服,但还是应允了她父亲的请求。读完,我的泪不禁顺着脸颊滑落下来。英子,这个家里最大的孩子,当时她刚小学毕业,爸爸就撒手离开了这个世界。幼小的心灵过早体验了生离死别所带来的撕心裂肺般的痛楚,这种哀凄有多少人能承受得了?有多少人在面对亲人离去的打击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冷静下来,勇敢地去面对未来没有亲人遮挡的风雨呢?何况,英子还只是一个需要呵护的小女孩。小说的结局很悲情,我们却也能感受到英子对未来的坚定决心。“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这一句话把英子瞬间长大后的懂事坚强展露无遗,她的这些品质也许正是我们90后的年轻一代所稀缺的。
有人说,“一部好的小说,总是少不了‘真'’善‘’美‘”。当然,不同的小说,它的“好”各有侧重。“真”,即真实,事件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美”,涵盖的内容有构思的巧妙、情节的生动、语言的优美等等;
“善”,可解读为仁慈淳厚、宽容友爱等等。我觉得作品中的“善”,是最能引起人们共鸣的。《城南旧事》这部小说就是以“善”见长的。小说通过英子这个孩子稚嫩的心灵、纯真的眼光,传递给我们的是人心没有恨只有爱,人性没有恶只有善。不管是与疯姨娘的交往,对妞儿的友情或是对小偷的宽容与理解,英子身上,我们总能看到一颗善良的心始终注视着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不幸的人们,总能感受到那来自孩子淳朴心灵所散发出来的温暖。
美丽的心灵,传递着人间烟火的温情,散发着慰藉心灵的馨香,让爱的气息盈满每个人的心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即善心,即温情,以心暖心,世间将春暖花开。手捧小说,与我年龄相仿、瘦弱的英子仿佛站在我的面前。她犹如一面镜子,照进了我的灵魂深处。我为对父母的刁蛮任性而脸红,为与同学的斤斤计较而惭愧。我决心成为一个像英子那样善良有爱的人。今后,我将用心感受父母的艰辛与不易;我将与同学、朋友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我将尽我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愿拥有一颗如英子那般明净的爱心。愿天下好人越来越多,人间有爱,温情永在!
我轻轻地合上书本,静静地品味着书中的故事,仿佛看到英子他们从书中款款走来,朝着我微笑,使我的心头漾起一丝丝温暖,一缕缕牵挂。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50字篇4
高中时借同学的看过,而今买来重温。还是挺感慨的。几个短篇故事一起,回忆童年时候的人与事。文笔简单朴素,感情真挚,结尾总是轻描淡写,但余味悠长。
有一篇,是《爸爸的花儿落了》,小学学过的一篇课文。故事是温馨的,但是有点伤感。讲了她和她的玩伴,奶妈,邻居,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之间的往事。“爸爸的花儿落了,而我也不再是小时候。”讲爸爸给上学的自己送衣服和铜板,我也想起来,六年级的有一天下午,快放学了,老师还在讲课,我朝窗外一瞥,看到爸爸在窗外,他转了转手里的钥匙,冲我得意地一笑,我偷笑:今天来接我!我可以坐摩托车回去了!12岁了,就要长大。而我们长到20多岁了,还有多少故事是记得的,有多少人在记忆里,可能已经被忘却……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50字篇5
我从图书馆借来一本《城南旧事》,封面看起来很普通,可仔细阅读起来却能领悟出很多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林海音早年的童年趣事,书的故事纯朴、真实。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更是让我领悟出许多。面对病逝的爸爸,如果作为自己,会有何感想?书中虽然没有写失去爸爸的痛苦,但却让我的心感受到了。是呀,童年是美好的,就像一道光,一下子就过去了。但是,经过了童年,我们又能学会什么呢?书中就告诉了我答案。我们经历了童年,就要学会独立。
童年就像一颗弱小的树苗,经历了风吹雨打,就能长成一颗大树,当将来有成就了,树上就会结出果子。我们现在就是一棵小树苗,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挫折,从中懂得了人生的道理,就能长高一节。所以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不能向挫折认输,要勇敢地站起来,像我们现在的学生,如果某一次考试考砸了,不要害怕未来,要更加努力地读书。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要好好读书,就能进步!努力吧,孩子们,让自己的读书之路更有价值吧!
人的生命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厚度!人生之路是美好的,会得到许多,也会失去许多。热爱学习吧!热爱生活吧!你会发现生活是美好的,接着就会发现人生的真谛!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50字篇6
阴雨的寒假,我翻开了小英子的“城南旧事”。
这本自传体小说,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透过童真的双眼展现了老北京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作者林海音,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林海音一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作者通过小英子的城南旧事,将自己的童年经历生动而真实地展现了出来。
小英子在北京长大,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作者心头。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一去不还。作者因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时的那些景色和人物,于是把它们写了下来,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就是《惠安馆》了。六岁的英子是一个单纯又充满好奇心的可爱女孩,她同卖唱的小女孩妞儿和疯女人秀贞成为了好朋友,谁知道原来妞儿就是秀贞失散多年、朝思暮想的女儿!我被这样离奇又充满巧合的故事深深吸引着,又为妞儿和秀贞的悲惨命运伤心难过,真的很想同英子一样能够去帮助他们,给他们一些温暖。这个故事让我看到的是人的善良和慈爱,激发我也要把自己的爱给予更多的人,让需要的人们获得一丝温暖。
也许,随着渐渐长大,我们要学会坦然地接受离别与坎坷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奋进,学会珍惜生命与美丽的过往,才会更加懂得珍惜自己的童年,享受这童年的美好时光。当我合上书,房间里正飘着一股饭菜的清香,久久无法散去。这是外婆煮的饭菜,这是家的味道,也将会是我同年记忆中中的味道吧!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50字篇7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题记
“太阳从大玻璃窗透进来,照到大白纸糊的墙上,照到三屉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来了……”这一束阳光,也照进了我的心房,照亮了久违的儿时记忆。
英子和妞儿是儿时的玩伴,“西厢房是我们的快乐窝”。“我们真快乐,胡说,胡唱,胡玩。”日子就是在“早上去惠安馆找秀贞,下午妞儿到西厢房找我,晚上描红字”中流逝了。英子从来没想过和妞儿的分别,更没想过搬离西厢房。当有一天,英子被马车拉进新家的时候,“我的眼皮眨了两下,碰着我蒙在脸上的手掌,湿了”。父母以为“从前的事都过去了,没有意思了,会慢慢忘记的”,而英子依然想着的是“西厢房的小油鸡,井窝子边闪过来的小红袄,笑时的泪坑,廊檐下的缸盖,跨院里的小屋,炕桌上的金鱼缸,墙上的胖娃娃,雨水中的奔跑……”
“一切都算过去了吗?”这是英子的扪心自问,同时,也捶打着我的内心。
儿时的记忆如同一首浅吟低唱,似深似浅的拨弄着我的记忆的琴弦。
我的童年可以用“无拘无束”来形容。老妈和老爸都是公家人,没时间管我。姥姥年岁又大了,追不上我。于是,“疯跑”就成了我的代名词。在辽阔的河北平原上,有一个小屁孩每天追着一群半大小子,跑过四岁,跑过五岁……跑着跑着,就跑到了上学的年纪。
还记得那是上学前班的第一天,妈妈特意为我做了花书包,爸爸省钱为我买了个铅笔盒。妈妈一边往书包里装着包好书皮的`新书,一边说,从家里出去,直接去学校,不要到处乱跑。
知道啦!我挎着书包飞奔出家门。
没走几步,就遇见了这几年“疯跑”交下的“好哥们”,他们是一对双胞胎,比我大一岁,今天是他们上一年级的日子。他们手上拿着个风筝,边走边摆弄。“站住!带我玩!”我像个小太岁一样,横在他们哥俩面前。他们哥俩瞥瞥我,撒腿就跑,我扔下书包抬脚就追。
他们边跑边放风筝。我边追边望着风筝。他们跑啊跑,我追啊追。不知过了多久,他们把风筝线一甩,说,我们上学去了,给你玩吧!我抓住风筝线跑了两步,突然想起我也是要上学的。于是,扔掉风筝就往学校跑。
第一节课,老师和蔼的说,同学们,拿出书来。我突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我的书包没有了!”
我哭着回到家。
哭着接受老妈的“胖揍”。
哭着看着老妈一笔一划的给我抄书。
哭着,哭着,就长大了。
大了的我像个淑女一样,再也不“疯跑”了。可是,大了的我却时不时的想起那些年”疯丫头”的样子,时不时品出些甜蜜……
”一切都算过去了吗?”我似乎和英子重合了。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50字篇8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抚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一段优美动听的歌声拨动了我的心弦,打开了那尘封已久的记忆大门,将我的心绪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北京。我走进了小姑娘英子所居住在北京的那条胡同里,走进了她用心滋润和孕育着的那段“城南旧事”。
六岁的英子居住在北京的一条胡同里,她是个天真单纯的女孩,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和疑惑。在这里,她结识了第一个朋友——“疯”女人秀贞。秀贞是个可怜人,她的丈夫被人抓走,女儿小桂子又被人扔到城根下。但英子心思细腻,觉得自己身边的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了她后颈上的青色胎记,便带她去找秀贞。母女俩终于久别重逢,告别英子,踏上了寻找丈夫的道路。但无情的老天爷像是不希望她们一家子团聚似的,让秀贞母女丧命于火车轮下。那段经历成为英子以后的人生中挥之不去的噩梦,这是她第一次体验到人间残酷的生死,但这关系两条人命的事在那个年代不过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在英子的童年里,她曾和“小偷”写下过承诺,甚至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看到过爸爸与兰姨娘不太正常的交往,以她孩子特有的狡黠保卫妈妈,保卫家庭;她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奶妈,并伤心地望着她离去。最后当爸爸患肺炎离去时,英子更是痛不欲生,她经历了一次骨肉之亲之间的生死离别。这给小英子留下了沉痛的回忆,在她的脑海中,父亲的音容犹在。但当她蓦然回首,却只有那忘不掉的背影。一捧黄土,雨泪纷纷;一方石碑,红叶翩翩。
这就是英子的童年,有和伙伴嬉戏打闹的欢乐,但更多的是朋友的离去,亲人的离去。英子就是在这一次次离别中比同龄人更快地脱离童真,迅速长大,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而那令人难忘的童年故事,也就此尘封在心中。
《城南旧事》就如苦涩中的一丝香甜,把我带回了过去。回忆童年,我很庆幸自己的童年是温馨的,幸福的,庆幸自己可以在温暖的家庭中一点点长大。不禁感恩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科技发达、物质富裕、精神丰富的国度。正因如此,我们会更珍惜这如花的岁月,姣好的年华。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50字篇9
看到“旧事”两字,许多欢乐、完美、难过、忧伤的往事从我心头闪过。我的童年,酸、甜、苦、辣全都经历过。
因为童年过往的骆驼队,使英子回忆起北京的景色和人物,便抒发感情,写了一篇富有情感色彩的小说——《城南旧事》。读这篇小说时,我仿佛看见了林英子多姿多彩的童年。
在惠安馆里,英子结识了纯真的友谊,她和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成了好友,在别人眼中,秀贞是个疯子,可是英子不这么想,她一向把秀贞当正常人,当自我的好朋友。秀贞因为失去丈夫和孩子小桂子而变疯,之后,善良好心的英子找到了小桂子,还把妈妈最心爱、宝贵的玉给秀贞,让她们娘俩把玉当路费,回老家去找秀贞的丈夫。好景不长,英子从别人聊天中得知,秀贞他们早已葬身火车轮下,英子悲伤至极。
在英子纯洁而无知的童年里,她和蹲在草丛中的“小偷”成了好友,那时英子分不出好人和坏人,直到小偷被抓。这个小偷是为了供弟弟上学才走上了不法之路。
英子的奶妈——宋妈,因得知自我的孩子小栓子和丫头子,一个淹死了,一个被狠心丈夫给卖了而悲痛欲绝,还和英子一齐去找被卖的丫头子,可是没有找到。最终,宋妈跟丈夫一齐回家了。
在英子的毕业典礼上,爸爸得重病没来,当英子领毕业证时,她想到父亲深刻、严格的教导,不禁流下热泪。当她回家时,父亲已经远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英子长大了。
《城南旧事》中,英子失去许多人:惠安馆的秀贞,草丛中的小偷,以及她最亲爱的爸爸。时间流逝,我们的亲朋好友,亲人也会在时间长河中离我们而去,最终走在生命道路上的仅有我们自我,最终,我们也会离去。我们还要学习英子的善良、善于交朋友的特点。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50字篇10
本书的主人公林海英(英子),主要讲述她小时候生活在老北京城的点滴。她是一个善良、天真、机智、富有同情心、还有点狡黠的孩子。
英子是善良的。她并没有因为秀贞的”疯“,而害怕她,反而和她成为了好朋友。并用她自己的方式让秀贞和妞相认,还偷了妈妈的金镯子给她做盘缠。体现了她善良、富有同情心的本质。
小英子又是机智、狡黠的。小英子在秀贞那里染了指甲,回家后遭到了盘问,她机智地回答说是”思康三婶“给我染的,妈妈不晓得这位”三婶“是谁,只好作罢。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英子爸爸因喉咙肿胀,不能说话没多久就去世了,英子的童年也从此结束了。
童年是最美好、最快乐、最重要、最值得回味的一段时光,童年就像小孩子温馨的脸蛋和纯洁的心灵,充满了喜、怒、哀、乐。我们要珍惜童年!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50字篇11
第一次翻开《城南旧事》这本书,满怀着新奇和想象。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却成为了我成长中的导师和伴侣,给我无数的启迪和教育。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在书中,我随着童年英子的脚步,一起去看20世纪20年代的老北京,感受成人世界的喜怒哀乐;一起去看充满悲欢离合的惠安馆,疯子秀贞和妞儿演绎的母女情;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一起去看冬日下的骆驼队,听那缓慢悦耳的驼铃声……
“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回味英子的童年,冥冥之中懂得了珍惜。我的童年没有离别,没有争夺,没有悲伤。想到我仅剩几个月的小学时光,同学们一起奔跑,一起前进,一起跨越难关,一起奋勇向前。这是多么幸福的童年啊!
是啊,“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顿时,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将要迎来全新的中学生活,我们也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成长为初懂人事的少年,只有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自信,怀揣着自己的梦想,美好才会拥抱我们!
翻开《城南旧事》,听听冬日下的驼铃声,去寻找你的童年足迹吧!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50字篇12
窗外的桂花开了又开,而你心中的桂花,永不凋零。
别人都说你疯,我想,不是的,你只不过分不清一个月和六年;只不过分不清墙上的娃娃和小桂子;只不过分不清,在等的是一个人,还是一场梦。
当那日你倚在门旁,当那日你牵住一个女孩的双手,当那日你告诉她你的小桂子时,一切都变了,一切都有了新的转机。在那个桂花香气满溢的时节,你终于知道,一个脖子后面有青记的女孩子,和你只有一条胡同之隔;在那个大雨滂沱的夜里,你赶向火车站,那样地急切,那样地匆忙,以至于永远没有机会再见,就这样的,你,带着小桂子,跌入了一个永远不会再醒来的梦境,那里有桂花,还有一个你们一直在等的人。
到底,那天你们看到了什么?又或是记起了什么?要走得那么匆忙,留给我们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你痴痴地等了那么多年,有六年了吧?你就这样等着,任桂花开了,又谢了,你却一直沉浸在那个昏黄又美好的旧梦中。那天的你是否太过心急,你满心欢喜地以为这种无望的等待即将结束时,却跌入了更漫长的等待,这一次,遥遥无期,还有,你的小桂子。
桂花香气扑鼻,你坐在树下,赶着一件一件做不完的衣裳,不时地起身眺望,似在等着什么人。远远地,一个学生打扮的年轻人跨过前堂,一片桂花悄然飘落。愿你与他在梦中能够相见。
桂花香,洒满窗。桂花香,在飘荡。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50字篇13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这部作品由五个篇章组成“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以及“爸爸的花儿落了”。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篇是“惠安馆”,它主要讲了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个小胡同里,认识了她的第一个朋友——“疯女人”秀贞。秀贞是一个爱孩子的人,英子呢?她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姑娘。从英子帮好朋友秀贞找女儿,并且帮助她们相认这件事中,让我为她们的友谊高兴,又为秀贞和女儿的不幸遭遇感到难过。
许多人一般都认为,怎么能和“疯子”做朋友?但是英子就做到了。我认为就是因为英子拥有纯洁的心,善良的心。她没有任何的世俗观念,她与人交往就是凭着自己的直觉,凭着一颗真诚善良的心,主动亲近她们,与他们交朋友,用心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并同情他们,并且真心原意帮助他人的心深深的感动了我。
我想,就是她这种善良,纯洁的心,还有真正给予他人帮助和关怀的行为,都值得我一生去学习和实践。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50字篇14
自从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后,我就觉得平常的一些事情也可以被写的那么生动有趣。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的事情:遇到偷东西的贼,还把他当作好人,但那贼是为了他不务正业的弟弟,但是不懂事的小作者把他给害了捉了去。由此可见,作者把一件小事细化,变成了一件复杂、生动、有趣的事。
作者还提到过兰姨娘的事。爸爸和叔叔都喜欢兰姨娘,作者为了维护妈妈,最终让姨娘和叔叔走到了一起。
说到英子的事,英子遇见了对她那么好的小偷,我也在内蒙古遇到了善良直爽的蒙古人。就比如说带我骑马的爷爷吧。别人骑马让马奔跑都要收钱,但爷爷让我们一路飞奔却没有多收钱。由此可见,这位爷爷多么善良。
还有为我们在荒山野岭里开越野车的爷爷。虽然我们坐的车是二驱,其它车都是四驱,但经验丰富的爷爷轻而易举就排在了第一。他还说,我们对他好,他也对我们好。他还和我们讲了许多蒙古族的故事。这就是直率的蒙古人。
《城南旧事》是一本好书,看了会带给你许多启发。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50字篇15
淡淡的哀愁,沉沉的思念,也许,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梦的符号。梦一样的童年,梦一样的故事。
宁静的午后,褪去都市里带来的那份喧嚣与烦恼,宁静的阳光洒在窗口里,一个人静静的翻开《城南旧事》,一个人细细的品味,享受。书末,心底,一抹温暖,一缕哀伤。
英子眼中的老北京,很淳朴。这是一个让人心疼又羡慕的女孩儿,梦一样精彩的戏剧化童年,她可以不介意大人的风言风语,和“疯”女人秀贞玩,还让他们母女重逢;她能为一个素不相识的被生活所迫、无可奈何的小偷而感到难过。我讶异,一个六岁的孩子也懂得爱,也懂得友谊。也许是这两样宝贵的东西,使她这个平凡的女孩,有这么多的幸福吧! 纯洁得晶莹剔透的心灵,褪去世俗的名利,双眸里的世界很美好,充满了爱。而在我们这群二十一世纪的孩童中,有着一份以往孩子没有的成熟敏感,我们追求高科技的玩具,被网络侵蚀了头脑,童年是在电视光碟里的动画片前,世界著名童话里度过,童年在时光的姗姗脚步里度过,会为自己贫穷而自卑,会为自己的富有而目中无人。不曾到大自然里,感受大自然的脉搏,生命的律动,可以说不管物质贫穷富有,我们都是精神上的穷人!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看到这句话时,心底泛起一阵心酸和心疼。英子也还只是个孩子,她本应该在这个蓓蕾一般的花季里享受着街坊邻居的疼爱,却因为爸爸的离去,他的成长多了份感悟和责任。书中并没有写英子因爸爸逝去而哭哭啼啼,痛哭之至,英子是坚强的。“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这是爸爸教育英子的话。是啊,花花世界,有什么过不去的,咬紧牙根挺挺,一切都会好的,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什么值得我们落泪,坚强再坚强,带着那份坚毅,那份勇气,英子也的确走到了。我们成长中,饱受家人的疼爱,在阳光雨露中茁壮,那我们有什么理由懦弱呢?
童年这首歌在心中吟唱,我们都很幸福。徘徊在童年十字路口,我们就要扬帆起航了,感受着林海音怀念童年的情感,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神圣的。
忘不了,也不会忘了,城南的旧事,那缓缓流过的一草一木,素雅简约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