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案网 > 短美文 > 笔记 >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范文

时间: 新华 笔记

读书笔记可以为读者提供一种记录和展示自己思想和观点的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写呼啸山庄读书笔记范文要注意什么?这里给大家提供呼啸山庄读书笔记范文下载,供大家参考。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范文篇1

“难道爱一个人就要恨吗?”我读完《呼啸山庄》后,常常一个人坐在南湖岸边反思。每次读完一本名着,总是怀揣着复杂的心情纠结了很久。这次也不例外,读完《呼啸山庄》后,曾经何时,感动、震撼、惊讶、忐忑、困惑……都一下子涌现出了我的心头。而我整个人感觉就像爆炸了一番,内心同主人公一起纠结、郁闷、愤恨、爱……

枯草蓬飞,北风呼啸,山路崎岖,雾夜降临了呼啸山庄。如此安静,一个与尘世喧嚣隔绝的山头。如此凄凉,一个与阴冷黑暗拥抱的山庄。就这这间富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小屋里,艾米丽?勃朗特用她最尖锐的笔刻画出了一个刺痛着无数读者心的传奇故事。

这是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事。呼啸山庄的主人,乡绅欧肖先生带回来了一个身份不明的孩子,取名希斯克利夫,他夺取了主人对小主人亨德雷和他的妹妹凯瑟琳的宠爱。主人死后,亨德雷为报复把希斯克利夫贬为奴仆,并百般迫害,可是凯瑟琳跟他亲密无间,青梅竹马。后来,凯瑟琳受外界影响,改而爱上了画眉田庄的文静青年埃德加。希斯克利夫愤而出走,三年后致富回乡,凯瑟琳已嫁埃德加。

希斯克利夫为此进行疯狂的报复,通过赌博夺走了亨德雷的家财。亨德雷本人酒醉而死,儿子哈里顿成了奴仆。他还故意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进行迫害。内心痛苦不堪的凯瑟琳在生产中死去。十年后,希斯克利夫又施计使埃德加的女儿小凯瑟琳,嫁给了自己即将死去的儿子小林顿。埃德加和小林顿都死了,希斯克利夫最终把埃德加家的财产也据为己有。复仇得逞了,但是他无法从对死去的凯瑟琳的恋情中解脱出来,最终不吃不喝苦恋而死。小凯瑟琳和哈里顿继承了山庄和田庄的产业,两人终于相爱,去画眉田庄安了家。

小说在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中表现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作者极尽笔墨刻画希斯克利夫的心理和人物形象。希斯克利夫由爱——恨——复仇——人性的复苏的转变贯穿整个小说的红线,又是小说精髓所在。

对于希斯克利夫,我每次读到他总是会怀有一种复杂的心情。或是同情,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与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而且就连他最忠实的伙伴凯瑟琳也离他而去,他学会了反抗。或是痛恨,他疯狂地复仇,不仅让辛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霸了两家庄园的产业,还让他们平白无辜的下一代也饱尝了苦果。或是欣赏,他自始至终都表现出了对凯瑟琳至死不渝的爱实在让人感动。

其实,小说中的主人公希克斯利夫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走远。现代社会在物质利益的扭曲之下,很多人丧失了领略爱情的真谛天性。现实中的爱往往因为一点点小事或者矛盾而离心,越走越远,反而没有希克斯利夫的“那种执着”(希克斯利夫的执着是固执和扭曲)。经常在电视上或者身边听到很多家庭不和睦的故事,今个我要和你离婚,明个你和他分手之类的,往往经不起考验。因为爱转化成仇恨的,最终将尝到仇恨的苦酒。前些天在网上看到因为“小三”杀人的事情,反而没有希克斯利夫的忠贞。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范文篇2

伤害我的人我可以原谅,而伤害你的人呢?我怎能原谅?

在这片充满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的小说中,我觉得我始终在一种透露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之中,读它让我无比上瘾,也让我明白了爱情的伟大力量。

这篇小说写的是男主被山中主人收养后因为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其实我最喜欢的一段情节是男主与女主之间的爱情故事及最后的结局,虽然悲惨,但十分真实。

凯瑟琳和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相爱后,因为一些客观因素,最后凯瑟琳嫁给了表弟,导致凯瑟琳十分憎恨。希斯克利夫连带着恨它周围的所有人,就连唯一对她丝毫的表哥哈里顿,她也要恶言相向,使整个山东都弥漫着死气沉沉,充满仇恨,怨怼的氛围,她临死前也不忘爱情,要求葬在旷野内,因为荒原是自由的乐土,是爱情和欢乐的象征。希斯克利夫为了凯瑟琳,为了找到自己的归宿,拒绝进食,选择了死亡,选择了追随凯瑟琳,他认为只有死亡能让他们回到大自然,回到原野荒野中,在荒原的怀抱中得以再次拥抱,生前的遗憾,在死亡后得到慰籍。

他们悲惨凄美的爱情令我动容不已,不禁让我联想到中国史上的梁祝,他们的爱情故事,最后他们都化为美丽的蝴蝶,相依相随。爱情的力量可以超越一切,甚至是最后珍贵的生命,这些在爱情面前或许根本不值一提。

读了《呼啸山庄》,不仅让我看到了凄美的爱情故事,还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应该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只有我们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我们才不会被环境轻易改变,并且在对待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时,我们应该学会宽恕,因为惩罚是上帝的事,我们应该努力活成自己所期待的样子,不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应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范文篇3

《呼啸山庄》,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湮没的杰出作品,《呼啸山庄》,唯一一部有着永久艺术魅力的光辉作品。

整个故事的情节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构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辛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之后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之后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

最终阶段尽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突出地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凯蒂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感情杯具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期望之光。

在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画上,她在那里寄托了自我的全部愤慨、同情和梦想。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与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我受辱的命运。

他选择了反抗。凯瑟琳以往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了真挚的感情。然而,凯瑟琳最终却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她不了解、也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造成这个感情杯具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结果却葬送了自我的青春、感情和生命,也毁了对她始终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还差一点坑害了下一代。

凯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运,是全书最重大的转折点。它使希斯克利夫满腔的爱化为无比的恨;凯瑟琳一死,这腔仇恨火山般迸发出来,成了疯狂的复仇动力。希斯克利夫的目的到达了,他不仅仅让辛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霸了两家庄园的产业,还让他们平白无辜的下一代也饱尝了苦果。

这种疯狂的报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这是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性格所决定的特殊反抗。希斯克利夫的感情杯具是社会的杯具,也是时代的杯具。

《呼啸山庄》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到达复仇目的而自杀告终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与追求。而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证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梦想。

人间终有完美的存在。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范文篇4

看了两次这本书了,(都是简略版的)两次看的感觉有些不一样,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他们的感情有些不可理喻。凯西明明爱着西斯克利夫但是却嫁给了林顿,而且是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现在看的时候我发现凯西似乎更注重林顿给他的爱,虽然她嘴里念叨着自己是喜欢西斯克利夫但是行为上一直和林顿来往,并且到后来频繁的去画眉山庄拜访林顿一家。可能西斯克利夫复仇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这样吧,所以他离开了呼啸山庄,为了成为一个富有的人然后复仇,他尝尽了各种苦头,为了夺回他心爱的凯西,不仅去了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还机关算尽的让自己的儿子娶了凯西和林顿的女儿然后得到林顿家的财产,和凯西的哥哥打赌赢了他的全部财产然后再逼死他,然后让他儿子变成一个不懂礼节的野小子,凡是之前凯西哥哥怎么对待他的,他都双倍的让她返回,但是到最后他还是没有得到凯西的爱,奋斗了这么多年,因为仇恨所得到的却终究是一场空。还好故事结尾是美好的,西斯克利夫很诡异的暴毙了(死后的遗嘱居然是把凯西和自己的坟墓打通然后葬在一起),而凯西的女儿和他的堂哥也有了很好的结局。

两次看这本书,发现欧洲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和我们真的差很多,有的时候甚至无法理解他们说这句话或做这件事的动机,在我看来,《呼啸山庄》没有像别人一样,那么的吸引人,或者不适合我看吧。但是我很喜欢这本书对周围风景的描写,好有画面感的说。

顺便提一句,这本书是从一个叫洛克乌先生的角度写的,而这些故事是通过呼啸山庄的女仆希拉知道的。

提到《呼啸山庄》,就不能不说说艾米莉·勃朗特这位伟大的作家。

这位女作家在世界上仅仅度过了三十年便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间。《呼啸山庄》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她与《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她们的小妹妹——《爱格尼斯·格雷》的作者安·勃朗特号称勃朗特三姊妹,在英国十九世纪文坛上焕发异彩。

艾米莉·勃朗特所生活的三十年间正是英国社会动荡的时代。资本主义正在发展并越来越暴露它内在的缺陷;劳资之间矛盾尖锐化;失业工人的贫困;大量的童工被残酷地折磨至死。再加上英国政府对民主改革斗争和工人运动采取高压段,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也有所反映。我们的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就是诞生在这样斗争的年代。她生在一个牧师家庭里,这个家庭一向离群索居,四个兄弟姊妹便常以读书、写作诗歌,及杜撰传奇故事来打发寂寞的时光。她们的家虽然临近豪渥斯工业区,然而这所住宅恰好位于城镇与荒野之间。艾米莉经常和她的.姊妹们到西边的旷野地里散步。因此一方面勃朗特姊妹看到了城镇中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旷野气氛的感染。特别是艾米莉,她表面沉默寡言,内心却热情奔放,虽不懂政治,却十分关心政治,同情手工业工人的反抗和斗争。这就为《呼啸山庄》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范文篇5

有的人将《呼啸山庄》称为悲剧,并将这一悲剧看作是卡瑟琳自私虚荣本性的自作自受,有的人怪罪希斯克列夫复仇心太重,而可怜林敦一家的遭际。

不错的,卡瑟琳违背真我的“过错”是这场悲剧的直接原因,而希斯克列夫过切的不理智的爱是那粒罪恶的火星。埃德加的一生都在奉献中度过,为所爱的妹妹、卡瑟琳、女儿无私地奉献自己全部的爱与体贴。

正是这样一个教徒,在临死前获得了永生,他像一个地狱里的天使,守护着画眉田庄,守护着他最爱的女儿卡茜。他不知道自己的妻子的真爱是那个不英俊的邻居希斯么?当然不会,但他确确实实是爱着卡瑟琳的,他的无私光芒使这个家在他生前圣洁无暇。但是若说画眉田庄是亲情的天堂,那么呼啸山庄便是真爱的神域。人性没有真正的丑恶与绝对的美好,作为平凡人的我们的性格培养,更多的来自于或黑暗或大同的社会的熏陶,这点上不仅异域异情,而且是每个时代,每个人都是该去适应,去思考的,而之后我会有所分说。

全书以希斯克列夫的人性复苏后自杀殉情,并与卡瑟琳的孤魂漫步田野为结局并达到高潮。人性在此升华,他死时露出的阴险笑容诠释了爱的自私。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没有愿意分享自己的真爱的人,但是是否自私的爱就意味着占有?不然,因为那就不是自私了,而是不理智,一个理智的爱一定是愿守护挚爱一生平安无事,哪怕自己痛苦一生。而这点上作者艾米利·勃朗特,似乎也不大懂吧。当爱不能凝固成占有,那就让它蒸发为来自心底的祝福,何苦冷酷?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范文篇6

《呼啸山庄》,唯一一部没有被时光的尘土湮没的杰出作品,《呼啸山庄》,唯一一部有着永久艺术魅力的光辉作品。

我用了一个星期多的时光看完了《呼啸山庄》。我合上书,不禁惊叹,这个久居深山,几乎从不和外界接触的未婚女子怎样能写出爱的如此深刻,恨的如此入骨的小说呢?这个一生都活在不幸的世界中,孤独凄凉,没有笑声,没有朋友的女子,怎样能写成这样一部富有独创性和超前性的伟大作品呢?其实不管怎样样,不管是因为什么这部极其富有内涵的奇书,已经能够让我们领悟到很多很多人生的真谛了!

《呼啸山庄》到底凭借什么成为了一部不朽之作呢?首先它没有受到城市里大众化的影响和控制,完全描绘出了一个原汁原味的山村荒野的景象。使人们领略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故事中的主人公都保留着原始的性格:爱起来不顾一切,恨起来不计后果。这一切的一切在我们这些长期受到传统礼仪的约束的人们看来就显得十分个性,十分有新鲜感。有人说《呼啸山庄》是“人间情爱最宏伟的史诗”要我说这都要归功于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极丰富想象力;极强烈的激情;极深刻的内心体验和她那把主题升华的才华和潜力。我认为这些也就是为什么《呼啸山庄》能如此畅销的原因了。

当我回味着这本书的深刻内涵和本质时,我发此刻《呼啸山庄》中我学到了许许多多,其中另我感触最深的是它教会了我持续人性的尊严和心灵的自由。无论我们面临着多么严峻的挑战或是多么残酷的考验,我们都就应向往自由。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范文篇7

这个故事是一个悲剧,既恐怖,又神秘。它讲述了主人公——残暴的希刺克厉夫悲惨的童年与破败的感情生活。

他,希刺克厉夫,是个弃婴,在呼啸山庄内长大。由于不是亲生的,却处处得爱护的缘故,从小他就受尽了大哥辛德雷拳头的压迫,可又得到了恩萧先生的特别关爱。恩萧先生总是偏袒着他,不准任何人欺负他,促使了他的骄傲和乖戾。但是,希刺克厉夫却对恩萧先生的女儿——凯迪十分爱慕。可最后,在希刺克厉夫和画眉山庄埃德加中,她选择了埃德加。导致希刺克厉夫心中充满了仇恨和怨念。渐渐地,一座昔日鸟语花香的庄园变得阴森恐怖,破落了。仇恨掌控了希刺克厉夫的心,他只想着向凯迪复仇,而忽略了其他的任何东西。他出卖了一切,所有能向凯迪复仇的一切。最后,他在孤独与仇恨中死去了。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若是他换一种方法,不再向凯迪复仇,呼啸山庄,以及画眉山庄都会安详,平静,共同繁荣,欣欣向上的。这样的结局,比起希刺克厉夫自己孤独地死去,应该要好上千倍吧。其实,事情不会变,可人会变。凯迪虽然没有选择希刺克厉夫,可他可以祝福她,凯迪找到了真心爱她的人,不是么?

人的心态能成就很多,也可以毁掉许多。一种事情可以有一千种做法,看了《呼啸山庄》我明白不能让一时的仇恨与愤怒操纵自我,不要在愤恨中迷失,伤害了自己,可对他人的伤害更多。

读读《呼啸山庄》,在心中筑起一道防火墙:别让愤怒冲昏了头脑,做出错误的事情,幡然悔悟时已为时已晚。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包容他人。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范文篇8

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是起于平淡之中,又在疯狂中谢幕。可是,一曲终了,站在一旁谢幕的只有希斯克利夫一个。当舞台上显示全剧终的时侯,希斯克利夫在萦绕着凯瑟琳气息的环境中合上了他的双眼,而一对小的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甜蜜爱情又再一次上演。

也许,只是在狂风暴雨中的爱情才够激烈,才真正令人难以忘怀,可是平淡中的甜蜜又何尝不夹杂着淡淡的哀愁与彷徨?身份的悬殊,主人的阻挠,希斯克利夫难以与自己相爱的人过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如果不是变故,如果不是爱情的挫伤,如果不是这仇恨的力量,希斯克利夫又怎么会生长到这般强大?

也许是上天的造化弄人,让这对热恋中的情侣因误会而分开,却又在近似痴狂的爱与恨中艰难地找寻着对方爱的痕迹。希斯克利夫用自己自私的爱毁了凯瑟琳,毁了自己至爱的尤物,也毁了自己苦苦想要找寻的爱的足迹,毁了他用爱构筑起的仇恨而坚定的信念。他想向凯瑟琳复仇,但是,当凯瑟琳的躯体渐渐冰冷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是宁愿她痛苦地醒来。他蓦然回首,爱人已悄然远去,尽管明知生也不能在一起,因为她已是别人的妻子,但却远比天人永隔来的更好些。活着的时候,像刺猬一样竖起了全身的刺想要伤害对方,却在天人永隔的那一刹那选择原谅。对将死的人来说,死是一种多么大的解脱,死了,所有的爱和误会都不存在了。可是她有没有想过,死是对对方的一种最大的自私。而他啊,在她死了之后,没有顽强的抗击,永远只能寂寞地品尝着相思的味道,却永远无法触到自己的爱人。

这爱情啊,究竟是谁犯了错,当一切阻隔都黯然退去的时候,又不敢相信,这才是真正的爱情的结局。爱像狂风来袭,涌入心底;恨却像骤雨,把梦击碎了一地。爱情,不在乎谁是谁非,谁对谁错,一切,都像是上天的安排。再强烈的抗击也无法撼动既定的事实,岁月是最好的磨合剂,能够渐渐抚平人内心的忧伤,愈合伤口,但却永远消不了心中的那块疤,到恰当的时候,它还是会慢慢地裂开,给人以彻骨的痛。

可是,这都是为爱情所受的伤。尽管受伤,希斯克利夫还是不能放下对凯瑟琳的爱,可能这就是沉醉入迷的爱吧,唯有真爱才能做到如此。有人说,为爱情所受的伤都是甜蜜而难以忘却的,可能这就是希斯克利夫不断想着凯瑟琳,寻找着凯瑟琳,深受着它的折磨却始终不肯也不舍得放手的原因吧。

呼啸中,爱与恨交织,却紧拉着不肯放手。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范文篇9

自从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我就开始了阅读世界十大名著的第四部《呼啸山庄》,这部书的作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姑娘,英国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她是一位牧师的女儿,当然,她也是一名虔诚地信徒了。在英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这部书犹如一颗光彩夺目的翡翠,不能不惊异地发现这是稀世珍宝。圣母玛利亚在贫困的纳匝肋小城孕育了人类的救主耶稣基督,艾米丽·勃朗特在豪渥斯地区,一个偏僻的旷野孕育了她的不朽之作《呼啸山庄》。在读者的心目中她是上天所拣选的圣母,玛利亚遂说:“我的灵魂颂扬上主,我的心神欢跃于天主,我的救主,因为祂垂顾了祂婢女的卑微,今后万世万代都要称我有福。

《呼啸山庄》中没有家庭女教师,没有作者“我”,没有东家。只有爱,却不是男女之爱。艾米丽·勃朗特被某些比较普遍的观念所激励,促使她创作的冲动,不是为了她自己的受苦,也不是为了她自己的损害。她朝着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书中把它拼凑起来。那种雄心壮志可以在小说里深有感触,某一部分虽受到挫折,但却具有宏伟信念的挣扎。通过她塑造的人物之口说出的不仅仅是“我爱”“我恨”却是我们,人类,你们,永存的势力——这句话没有说完。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畸形社会被扭曲了的人性和造成的种种可怖事件。这部奇特小说分为四部分:

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位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辛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

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愚昧,背弃了希氏,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

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氏,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作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

第四阶段介绍了希氏的死亡,却突出揭示了他了解哈里顿和凯蒂相爱后,他思想上经历了一种崭新变化,被称为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局透露出令人快慰的一束希望之光。

英国著名诗人和批评家马修·阿诺德,曾写过一首诗就是《豪渥斯墓园》,其中凭吊艾米丽·勃朗特的诗句说:“她心灵中的非凡热情,强烈情感,忧伤,大胆,自拜伦死后,无人与之比拟。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范文篇10

如果要用两个字概括《呼啸山庄》这本书,那只能是“奇书”。这样一部如今被公认为英国文学史上的天才之作,被盛赞为“人间情爱最宏伟的史诗”的作品,却在出版后被斥责为“一部恐怖的、令人作呕的小说”,直到半个世纪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这部作品的内涵。可是它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却早在出版一年后就离开了人世。

继承了凯尔特人血统的艾米莉,长年居住在偏僻的山村,养成了外表沉郁、内心刚强的性格。她的反叛精神和悲观意识,从这本书的男女主人公——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身上可见一斑。在那个城市文明大行其道的时代,人类最真实的感情都被包裹上一层风度的外衣,可是希斯克里夫确是个另类。希斯克里夫狂放不羁,爱起来不顾一切,恨起来不计后果。他曾说:“两个词就可以概括我的未来了:死亡和地狱。失去了她,活着也在地狱里。”听说了凯瑟琳的婚讯后,他愤怒的在雷雨之夜出走;凯瑟琳死后,他半夜去挖开她的坟墓,只为了见她一面;他买通了教堂执事,在他死后把棺材一侧撬开,和凯瑟琳的坟墓相通。就是这样深深的爱才产生了深深的恨。希斯克里夫对自己的儿子冷酷无情,设计欺骗凯瑟琳的.女儿,最终把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都收入自己的囊中。可是当他的复仇计划一一实现后,胜利的喜悦却未降临。他在茫茫的荒原上四处走着,盼望凯瑟琳能够魂兮归来见他一面,最终不吃不喝孤苦的死去。

希斯克里夫的爱,原始而狂热,如暴风骤雨般浓烈。他的生命仿佛只有两个部分:爱和恨。他曾至死不渝的追求真爱,也曾残忍冷酷的报复亲人。这样一个人物,充满了希腊史诗般的悲剧色彩,读来令人不由得感到一种悲壮和苍凉。

反观凯瑟琳,她毫无疑问是深爱希斯克里夫的,可她也爱埃德加,一个活在文明世界的翩翩君子。她说希斯克里夫“比我自己更像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斯克里夫的悲苦。我活着的最大目的,就是他。”尽管这样,她却在到画眉田庄的五个星期后,由一个山村的野丫头迅速的被同化成一个文静的淑女,并且爱上了年轻英俊的田庄继承人埃德加。她虽然也为希斯克利夫的出走痛哭不已,但此时城市文明的光辉显然更吸引她。最终,她在病中深切的思念呼啸山庄,在临死前不顾一切的投入了希斯克利夫的怀抱。艾米莉通过这样一个悲凉的故事,表达了对维多利亚时代金钱至上思想的谴责。

35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