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创意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中涉及到引用其他作者的文献,需要在笔记中添加注释和引用信息,方便以后查阅和引用。优秀的三体创意读书笔记是什么样的?下面给大家带来三体创意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
三体创意读书笔记篇1
前不久看完这套书,缓了好几天不想聊,今天突然好想找人聊一聊。
说实话初初拿起第一部的时候,没读几页就坚持不下去了,是死活读不下去的那种,太烧脑了!就凭我这种文化知识水平,真是难为我了!后来读着读着,发现还挺好看的。
今天就先随意的分享几个能记住的点,希望能有更多的伙伴来一起讨论。
关键词一:男性能量
作者大刘是个男性,书中也时不常的透露出他对雄性力量的崇拜,整部小说都从男性视角出发,攻占、忧患意识、理智、计谋,当然也揉了些人性的部分进去。结合我自己思维的习惯和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都说是现在是黄金纪元、女性能量兴起,以和谐、滋养、包容为主,刚开始看第一部的过程中感觉确实有点别扭,因为那种感觉跟平时看言情小说、穿越剧可真不一样!这是实实在在的烧脑啊!
书中也描述了后来几个世纪中的男人们,连长都长得像女人了,行为方式也很中性,书里说:“男人都消失了”,只有公元世纪的男人们才像真正的男人,像章北海、维德、逻辑等。虽然我也挺认同的,但时间的流逝,在整个宇宙更替的过程中,在不同的纪元,男女能量的更迭那也是顺应时代的变化。
我们都只是在一条宇宙前进的河流中,过好此生的日子,如今在这和平年代,既然赶上了女性能量扬升,就踏上这趟车,顺着这个流,用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能量去跟这个世界互动。以后的世界会变成怎么样管它呢,当下即永恒嘛!
关键词二:圣母情节
有时候宇宙的爱是冰冷的,看似冷酷无情,不是那么温暖的。
程心或许是因为不舍和怜悯留下一个5公斤的生态球(一条小鱼)在另一个世界,到整个宇宙要重塑的时候,有可能会因为这个小小的失误而变得不能完成重塑,因为质量守恒!
就像万物本质上是一体的,开悟的大师们之所以一遍又一遍的来到世上唤醒众生,那是因为整体意识的扬升需要每一个灵魂都醒来、来到线上,才可以一起离开,一个也不能落下。因为大家是一体的。就像胳膊和身体已经去到了水面之上,腿还在水里,那等于根本走不了。
以下这段来自另个一个伙伴小人鱼关于“圣母情节”的分享,我觉得非常棒:
女主在三体人进攻到地球的时候,因为怜悯也好,慈悲也好,同情也好,等等心态吧,没有按下那个按钮,以至于后面地球沦为三体人的掌控。
站在女主的角度上,觉得她做的没错,可是从另外的角度上对她真的是咬牙切齿的痛恨。
以前我会把这些所谓的正向的信念系统觉得是对的,好的,是我要坚守的,因为在我的信念系统里,这些都是正义的,都是善良的。
但是这些所谓的正向的信念系统其实也不是真正的爱。
宇宙看似冰冷,残酷无情,但是他没有站在任何一方。
而我们看上去仿佛是善良的,悲悯的,自认为出发于正义的,也只是站在某一个观点上,并不是从全局出发。
关键词三:维度攻击
书中说宇宙中常用的一种武器叫做维度攻击,就是把对方通过用“降维”的方式消灭掉。宇宙是从十维开始的,书中把它叫做“田园时代”。非常美好的时代,后来因为生存竞争必然会发生各种战争,不同的文明之间,就像博弈论,谁都不能确保对方会不会先动手的情况下,一般都会自己先下手为强。从十维到九维,到八维。一直到零维,整个宇宙被黑洞吸走,重新爆炸,到十维,又重来一遍(重来一遍时就需要宇宙中所有的质量回归,质量守恒)。
不管宇宙中任何一个何等高级的文明多么厉害,怎样折腾,好像只有时间才是最后的王者,一切都是朝向死亡的,一切又都是朝向永生的。这就是刘慈欣想要表达的宇宙观吗?有点像太极阴阳图,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一切其实都没有意义,只能创造性的给它赋予意义,它才变得有意义。
这就又回到了刚才说的,过好此生,过好此刻,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三体创意读书笔记篇2
《三体》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的科幻小说,这是一部十分宏大的作品,时空尺度囊括了整个宇宙,最终延伸到宇宙的尽头。故事以---时期的绝密国防工程红岸基地为铺垫,引出宇宙中外星文明的存在,三体世界并不像地球一样每日规律地日出日落,在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三体人每日都生活在乱纪元、恒纪元无规律交替的水深火热之中,尽管他们拥有高级的科技文明,但在得知三体问题从数学本质上无解之后仍一度陷入绝望,直到发现宜居行星地球的存在,强烈的生存欲望使三体人迅速开展对地球的占有计划,在智子的监视下,地球与三体文明展开了长达N个世纪的博弈……
恶劣生存环境的打击下人性的自私、邪恶、贪婪、愚昧无知等缺陷被无限放大,当生命在夹缝中求生存时,情谊和道德都变得不堪一击,天体物理学家叶文洁就是在经历了一次次的亲友背叛、家人被迫害致死之后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怨恨乃至最终绝望,希望通过科学昌明的三体文明的到来拯救地球文明,然而三体运动开始之后的发展方向却与叶文洁的期待大相径庭,于是她开始独自思考拯救人类之路,耗尽半生精力,推导出宇宙社会学的两大基本公理:一是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二是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可以理解叶文洁这么一位追求极高道德的高素质人才,这场浩劫中身心遭受重创后对于人性道德泯灭的绝望,灾难的发生或许不能归咎于某个人,因为是当时扭曲的政治环境催生了一帮思想畸形、行为激进的人,可以想象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保持单纯和善良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全书最欣赏的一个人物就是史强。他作战时临危不乱,观察力敏锐,处事睿智,看事通透,身在局中却思虑清晰周全,对科学家们意志低迷时的提醒也是醍醐灌顶,意志坚定、不拘小节、外粗内细,是小说中难得的有血有肉的形象代表,展现出人性的诸多优点。
刘慈欣对于天体物理学原理、红岸系统、智子、水滴、二向箔等的构建出人意料,对于宇宙系统的想象宏大、丰富,对于人性的思考耐人寻味,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令人惊叹,作为中国科幻的基石,《三体》确实是非常值得一读的一部小说。
三体创意读书笔记篇3
作为一名女生,我一直以为对科幻类别的小说不感兴趣,但《三体》这本小说完全改变了我这样的看法。
《三体》系列小说分为三部,而昨天刚刚看完了第一部。
作者刘慈欣在当前的科技基础之上,向读者们构造了一个架空的科幻世界,故事基调宏达、神秘而又悲壮。在故事当中我遇见了很多物理学的名词,比如宇宙背景辐射,哈勃红移,为了搞清楚故事的发展,我也随时准备着百度百科,遇到不懂得名词就查。
故事假设在银河系之外的一个天狼座中有另一个可适宜生物居住的星球,名为三体。一次偶然的机会,三体文明和地球文明相互知道了对方的存在,于是双方陷入了一种思考。
而地球上,知道对方的存在的人类很少但基本是居于社会高层当中,由于知识背景的差异,他们对三体文明的看法相互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等分歧,有些人希望三体人能够在地球上生存使地球上的丑恶消失,而有些人希望三体人永远都不要登陆地球,因为三体人能够给地球带来的未必是福音等等。
尽管地球人对三体人的态度褒贬不一,但是三体人却将地球人当做一个敌人。尽管就科技水平而言,三体文明要大大高于地球文明,但三体人要成功登陆地球需4.5个世纪,从中地球可以发生很多次科技革命,大大提升其科研水准,而这对未来的三体人而言是一个大大的威胁。
这就是《三体》小说的总基调。同时这样的基调也让我陷入了一个思考,即两个之前没有任何接触的文明碰撞时带来的到底是和平还是战争。
显然,就历史看,这个结论可能并不是那么乐观。当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后,欧洲文明大肆的入侵美洲,掠夺财产,杀烧掳掠,使得美洲的原始文明永劫不复,最终被欧洲人统治且殖民。
我想,这是因为每个文明体都像一个个体一样,如果让其走入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当中时,他们便缺乏安全感,而这样的不安全感很可能导致一些残酷的后果。历史中的印第安人或许就是这样的一个牺牲品。
而《三体》小说中也是这样,尽管三体文明比地球文明先进很多,随着时间过渡,未来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或许过了三四百年地球文明就会赶超三体文明,到了那个时候三体文明能不能保全自我也是一个问题了。所以作为地球人和三体人而言,最为理智的`做法可能就是尽最大的努力保全自我,同时消灭对方。
或许这样的一个结论让很多人感到悲观,但这却是一种最为现实的结果,尤其是生活在我们现实的社会当中,可能会常常遇到于此类似的情形或者作出于此类似的选择。
但是就作为一个个体的我们,我还是希望不同的民族、种族、宗教、国家等能够引以为界,找到一条超出武力威胁的和平之路从而相互理解相互认可,共同构建更加美好的将来。
三体创意读书笔记篇4
前段时间,刚读完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全集,随即看到《三体》获得20--年雨果奖的新闻。雨果奖素有"科幻界的诺贝尔奖"之称,刘慈欣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人。《三体》讲述了一名中国科学家偶然发现了外星文明"三体人"的存在后,地球文明在几百年间与三体人的博弈斗争史,以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存亡历程,书中对社会学、哲学、宗教、人性以及爱情利用故事模式展示的淋漓尽致。
在《三体》中,人类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三体文明,但是在一段历史时期内,人类却沉醉于取得的一点小成就中洋洋得意,结果在战争爆发时被三体人以绝对压倒性的力量歼灭了几乎全部军事力量。人类的惨败正是因为在春风得意之时忽视了危机的存在,即没有做到居安思危。
《左传》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样丰富的哲理,大到对国家,小到对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警示和指导意义。现代企业管理也不例外,必须要有一定的忧患意识,因为企业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都要对未来发展有风险意识的存在。反之,一个企业如果一味的沉溺于过去的成绩和现在的繁荣之中,没有忧患意识,对危机的逐渐形成麻木不仁,最后就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在安逸中死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柯达公司的破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胶片年代,柯达公司达到了最鼎盛的发展期,全世界各个地方几乎都有柯达洗印店,可是就因为公司的决策层对未来没有前瞻性的思考,没有忧患意识,认为数码时代离我们很远,没有对企业进行变革和创新,结果一个昔日的商业帝国在瞬间就倒掉了。
危机管理并非只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或某些职能部门,如安全部门、公关部门的事情,也应成为每个职能部门和每位员工共同面临的课题。在最高管理层具备危机意识的基础上,企业要善于将这种危机意识向所有的员工灌输,使每位员工都具备居安思危的思想,提高员工对危机发生的警惕性。将危机管理落实到每位员工的实际行动中,企业才会做到防微杜渐、临危不乱。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华为大发展时期却写出了著名的《华为的冬天》一文,"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用忧虑的口气来告诫他的员工,华为可能马上要进入冬天,以此来增加企业和员工的忧患意识。正是任正非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才使华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成为了真正国际化的通信供应商。
在日常的工作中,当你想偷懒时或者正在偷懒时,当你把本该今天做完的事情拖到明天来做,当你有本该兑现的承诺却假装忘记或者不予理会,那么,你的危机也将会在这时悄悄的到来,这就是别人对你不信任的危机,对你不珍惜时间的行为的厌弃。一个人没有危机感那就缺乏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离成功非常遥远。危机感是前进的驱动器,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人的动力源泉,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风向标。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企业繁荣、个人成长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居安思危,则昌则盛;反之,则衰则亡。能居安而思的人,是对生活有着深刻认识的智者,必然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是生活中的强者。
三体创意读书笔记篇5
思索宇宙历史时间,人类文明在一次次毁灭中再生并发展趋势。地球上共遭到过四次毁灭性灾祸,无法否定先前不会有文明。
大家所在的文明是人类文明演变最取得成功的一次,人类迈过农牧业文明、工业生产文明,步入智能化文明,历经三十五亿多年。当人类文明进到一个环节的巅峰便会出現技术爆炸,协助人类进到下一代文明,殊不知伴随着文明水平的持续提升,刻录在人类遗传基因的信息内容曝露愈来愈显著,人类以便生存,不惜一切成本:大家以便修建房子砍伐森林,以便耕地与当然角逐农田,以便生存权益生产制造核武器、激光器导弹客观使大家越来越害怕,越来越柔弱,驱使大家探寻宇宙,移民星体。
人类文明生存的总体目标是生存,无论是现有文明還是已消退的文明。
毁灭是宇宙唯一不会改变的主题风格。对于大家常说的`自然界绝情,那仅是以蚂蚁的总体目标对待世界,粗浅鄙陋,宇宙绝情。
生命、文明的存有仅归属于不经意。为什么有不经意?高纬度世界与低纬度世界的相对性時间误差及其很多物质的任意组成充足容许不经意的存有。这儿特指的世界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地球上,只是宇宙、宇宙以外及其包括宇宙的物质。对于物质,沒有显著的界线,相信存有比夸克更小的物质。物质代指一切真正存有的实体线。
也许,你撕碎一张纸,取得成功毁灭了无数存有的生命的宇宙。即便是分子、夸克,又有谁可以确保里边沒有宇宙。
仅四个脱氧核甘酸的任意组成便可携带千万种遗传信息,而有机化学生命也是由无机物物质的任意组成而成,那麼一个夸克粒子中沒有生命、沒有文明、沒有宇宙是不可以否认的。
人类建立的各种各样物理定律所有依赖于宇宙的存有而存有,但宇宙能够随时随地更改,人类的聪慧像龙卷风中的蜘蛛网,不管复建、修复几回,仍然微不足道,乏力挣脱毁灭。
设想:一个莫比乌斯环首尾反方向联接着,纸张正中间画着线,一只蚂蚁顺着这条线一直爬取,不断的转圈,是吧?但从蚂蚁的视角看确实一直往前走,它是二维视角与三维视角的差别。如果我们处于四维世界里,只有观查到一维、二维、三维世界,不可以观查四维之上的世界。莫比乌斯环是歪曲的,一样,大家的世界也是歪曲的。以便生存,人类对宇宙开展科学研究探寻,但結果好似从蚂蚁视角得到的结果一样悲哀。
假如有些人乞求一个主维护另一个主,那麼仅有一种将会:哪个主是确实,他是大家的宇宙。
存有算作一种好运,爱惜好运。
假如我觉得的这种基础理论是在课堂上开展的,我被叫起来了,那可真的是宇宙末世天地万物亡国,殊不知时差容许我还在被提出问题提早想这种,因此我还活着。爱惜好运!
三体创意读书笔记篇6
根据宇宙大爆炸模型推算,宇宙年龄大概在138亿年,太阳系年龄大概在45亿年,而我们人类仅仅在这颗蓝色星球上存在了600万年。在如此浩瀚的时空里,即使智慧生命以很小的概率存在,那么,仅仅银河系,就会有大量的外星文明。然而,为什么,我们至今什么都没看到、什么都没听到,也从来没有接触过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是因为我们的地球和人类,如此独特和唯一?抑或是还有其他不为我们所知的原因?上述这段论述是著名的费米悖论,它讲述了宏大的宇宙尺度与稀缺的外星文明证据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矛盾。
小说《三体》(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作者刘慈欣,给出了解释上述困惑的某种答案。这部作品刚刚问鼎今年科幻文学的最高殊荣雨果奖。作者凭借深厚的科学素养,向大家描绘了一幅从公元纪年算起,往后180万年里,人类文明与以三体文明为代表的外星高级文明,不断抗争、最终走向覆灭的宏伟画卷。当我们惊叹于书中引力波、智子、高维空间、星际飞行等科幻概念时,感受更深的是作者对于当今文明的悲情与忧思。
故事伊始,对于后工业时代人类文明中深入骨髓的病态感到绝望的少数精英,呼唤外星文明如同救世主般来拯救地球。然而,他们等来的不是上帝,是死神。面对入侵的高等级外星文明,人类如同一个出世的孩子般混乱不堪,推卸、逃避,混杂盲目的仇恨与崇拜。远不如故事最终,三体文明在面对更高级文明打击时来得从容、冷静与理性。
人类祈求三体人能够如同他们一样在温暖的地球里慵懒、懈怠,殊不知宇宙生存的真实面目本来就异常黑暗、冰冷与残酷。故事里人类社会的天真、幼稚、无知,与当今社会群体的去理性、反智化行为,与现今各种媒体充斥着泛娱乐化甚至是娱乐至死的心态形成映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Tobeornottobe,当面临一百年后大部分人牺牲、少部分人逃亡、人类文明的`种子得以延存还是四百年后全人类整体覆灭的抉择时,人们集体性地放纵于当前安乐与末世狂欢,却对四百年后的危机选择性地视而不见、甚至心存侥幸,最终换来的是加速灭亡。因此当大多数人不了解真相时,所谓的民主只会把人类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给自己暗恋的女神预订一颗星星,在面临三体文明入侵时给绝望的人类带来生的希望;给女神带来一个人造宇宙,伴随的却是人类群体的覆灭,人类文明的个体最终在无边无际的黑暗宇宙中流浪。爱抑或不爱,人性抑或母性,低级文明面对高级文明的祈求与幻想,在零道德的宇宙生存法则面前显得如此渺小与可笑。所以,作者说,宇宙是一个黑暗森林,在文明与文明的战争中,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__,失去一切。其实,这与我们曾经走过的历史何曾相似!
当我们今天依稀回味20__年7月24日NASA宣布发现类地球行星"开普勒-452b"时的激动与憧憬,这部作品以冰冷的想象,告诉我们,洪荒般的宇宙,不是田园,没有童话,地球的存在本来是一种幸运。然而,就是这种幸运,却常被我们认为唾手可得甚至肆意挥霍,因此请让我们,对宇宙多怀一些敬畏之心、对地球多留一分感激之情。
三体创意读书笔记篇7
活到如今,粗粗细细地读了许多书。随着年龄阅历的不断变化,对所读的文章书籍类型也不断改变着,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喜欢偏现实体裁的作品。人嘛总是活在“吃喝拉撒睡,静动坐卧走”之中,因而,我给自己下了个定义:一个现实中的俗套之人。
几十年来,很少读科幻小说,其中记忆最深的当然就是《西游记》了。基本无书可读,但《西游记》却可读,一套《西游记》都快翻烂了,书的边缘卷起掉角,还好不缺页。不知《西游记》算不算科幻类,可能属于神话类的读物吧,不过在童年时代的我看来,是很玄乎很热闹一本故事书。
科幻小说《三体》斩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慕名而来,我也断断续续地捧读起来。
虽只读了一遍,但读得比较仔细,经常往回翻翻,想一想,并随手做个笔记。
在我眼中,这是一本“亦幻亦实”的科幻小说,绝大部分是对中国现状的实录。静下心来,回味书中某些章节的内容时,仿佛时光徐徐倒流,从现在开始,一步一步地倒退着往五十年前寻寻觅觅,书中所曾描述的情景历历在目,历史不可欺骗,记忆不可欺骗,人类不可欺骗!
人类需要拯救,这是《三体》的宗旨,也是对人性绝望的叶文洁灵魂深处的神圣使命感。
不知《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的具体情节内容如何?很渴望继续读下去,但我的时间及空间实属促狭。
看了一下内容简介,好像《三体Ⅱ》是人类挣扎自救,《三体Ⅲ》是生命在宇宙中重生。
很可笑吧,我竟然胆大妄为地揣度巨作,这多像一只井底赖蛤蟆玩味儿伟大天象呀。其实,这也是我心里对人类的无限寄翼。
祝福人类。
三体创意读书笔记篇8
从《三体》到《黑暗森林》,之中有很多描写革命斗争的都联系上了时期,虽然发生的事件都是以未来和现有科学理论为材料,但其中对错误的斗争方式和时期的黑暗事件的讽刺异常明显。我是个90后,没有亲身经历过20--年时期,从历史了解到的,是关于那十年间的许多在现在看来是荒唐的事!而作者换汤不换药的描写让我们更为接近地接触到那一段沉重的历史。
革命需要血的代价。在“地球三体运动”一章中,描写了一群地球叛军(说是叛军可他们的思想也是想把地球变美好,可是他们的思想太负面了,居然认为人类无药可救必须灭亡!)信仰三体文明跟广大人类唱反调。如果说一切事物的结局就是毁灭与虚无,人类终将消亡,地球终将步入末日,宇宙终将走向无尽黑暗。那最终有什么意义呢?还是说本来就没有什么意义,其中演变的过程才是永恒的真理?宏观上去想,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就如那个可怕的“农场主假说”:一个农场里有一群火鸡,农场主每天中午十一点来给它们喂食。火鸡中的一名科学家观察到这个现象,一直观察了近一年都没有例外,于是它也发现了自己宇宙中的伟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点,就有食物降临。“它在感恩节早晨向火鸡们公布了这个定律,但这天上午十一点食物没有降临,农场主进来把它们都杀了!
刚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的后背冷汗直冒!太可怕了,如果真的存在高维的生物拿我们当鸡看,就如上帝一般,那么人类的所有文明岂不是都是笑话!
之后想想,嗤笑一声,这不是杞人忧天吗?就算真的存在,也不能够是人类的脑袋能够想象出来的场景,那跟现在,真的是太遥远太遥远……
有如史强那般的现实乐观主义才是我们要学习的,对生活的态度。毕竟跟那些以纪年级的时间单位相比,人短短一生几十年连沧海一瓢都谈不上吧?偏偏现实中连这些都不珍惜,不可学。
三体创意读书笔记篇9
科幻小说《三体》对于“三体礼貌”世界的描述基本放在文章结尾部分,这部分叙述得较少却紧扣主题;作者探讨得更多的是人类世界的现实生活困境。贯穿整个文章的两条主线:一是现实生活与过去经历的交织,二是三体游戏所虚拟的礼貌演进史。
现实与虚拟的叙事交替,让读者更能体会人类礼貌发展至今所面临的诸种困境。联系到叶文洁及其父在遭受的非人待遇,以及地球三体组织的构成与发展,细心的读者才会发觉作者真正想探讨的问题,其实关乎“人性”。这个问题如此古老,以致至今还悬而未决。
而在“三体游戏”所虚拟的礼貌演进史部分,作者试图整合东西方文化的精髓来尝试拯救岌岌可危的人类礼貌,却无甚成效。技术层面的救赎也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更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人类自身。
此外,企图借助地外礼貌力量来解救人类当前的困境可是是种幼稚的想法,最终的结局却是三体礼貌试图侵占地球作为其礼貌摆脱困境的物质载体。在小说结尾,三体礼貌已向地球上的人类发起攻击,可是这要等到四个半世纪(地球纪年)以后,三体人和地球人才能真正应对面地交战。而人类现今的处境早已令人堪忧!
显然,作者对人类的自我救赎抱着乐观的态度,而悲观的人认为也许不要四个多世纪,人类早就完蛋了,他们的理由是:好好审视一下人类以往上千年的历史不就明白了吗?然而,不管是乐观还是悲观,人类已走到确实该好好反思自身处境的时候了。而更大的担忧在于:当人类真正实现人工智能之时,他们该如何处理自身与智能机器的关系,以及如何守护好自身的礼貌成果?这是我阅读《三体》后的最大收获之一。
三体创意读书笔记篇10
《三体》,别名:《地球往事三部曲》。《三体》有三部,分别是:《三体地球往事》、《三体:黑暗森林》、《三体:死神永生》作者是河南的刘慈欣,三体属于科幻长篇小说。
《三体》主要写的是:叶文洁用太阳当扩音器向宇宙发射的信号,被一个三体人接收到了,所说的三体人是外星人,因为他们的母星,有三个太阳,由于某种原因让这三个太阳无法稳定,动不动就会崩溃,三体人们准备星际移民,可是宇宙那么大,一眼望去,到处都是黑暗的一片,不知道该往哪里迁移,于是三体弄了上千个太空站,监听信号,看看有没有能连接上的信号,因为叶文洁发射的信号被三体人接收到了,(发送的信号就等于暴露了坐标)三体人打算侵略地球,导致了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生死搏杀以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
书里面有一个最让我难忘的话:地球生命真的是宇宙中偶然里的偶然,人类是这空荡荡的大殿里唯一一只蚂蚁。有时觉得生命真珍贵,一切都重如泰山;有时又觉得人是那么渺小,什么都不值一提。
看完《三体》后,我懂得了一些知识:这个世界有一维空间、二维空间、三维空间、四维空间、五维空间、六维空间……十维空间,而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里。我看了《三体》不仅懂得了一些知识,还有一些启发:宇宙很大,正在等着我们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