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孕妇注意事项
2023小暑节气孕妇注意事项
小暑节气孕妇注意事项都有哪些?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3小暑节气孕妇注意事项
营养均衡
为保证母体和胎儿的营养,孕妇夏天最好选择新鲜多样的食品。要适量地多吃新鲜蔬菜,常吃鸡肉丝、猪肉丝、蛋花、紫菜、香菇做成的汤。夏季补充营养很重要,但也不要营养过头了,以免造成婴儿过大生产困难。
合理安排饮食
孕妇夏季还应该合理安排饮食,避免高糖食品,采取少食多餐,多食蔬菜、富含纤维素食品。水果的补充最好是在两餐之间,每日最多不能超过200克,并且在选择水果时应尽量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或以蔬菜代替,如番茄、黄瓜等。
孕妇夏天千万不要无限量吃西瓜等高糖分水果。最好在怀孕第18周和第32周到医院进行定期血糖测定,并及时到产科营养咨询门诊进行营养咨询。
少食多餐,多食蔬果
天气炎热,很多孕妇都会出现食欲下降的情况。因此夏天的食物要清淡,少吃多餐。每天保证优质蛋白如蛋、鱼、鸡等的摄入,荤素要搭配。
为防便秘,孕妇平时应该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瓜果以及新鲜豆制品,不宜食过多冷饮,以免伤脾胃。对于孕妇来说,牛奶、豆浆、自制蔬果汁、柠檬茶、豆腐都是很不错的食品。
小暑孕妇吃什么好
银耳
有养阴润肺、益气生津的功效,适用于肺阴虚咳嗽、咯血,及阴虚型高血压、失眠等症的孕妇。银耳用温水发透,放砂锅内炖烂,加入冰糖服用更好。
莲子
健脾益气,宁神益志,治心脾气虚、心神不宁,适用于心悸怔忡、乏力、失眠、久泻等症的孕妇。用莲子30克去芯,梗米100克,共煮成莲子粥,空腹食用为好。
桂圆
营养丰富,有补心安神、养血益脾之效,但因性温味甘,能助火化燥,孕妇吃后不仅增添胎热,而且易致气机失调,引起胃气上逆、呕吐,日久伤阴,出现热象,引起腹痛、见红等先兆流a产症状。故孕妇不宜吃桂圆。
总之,孕妇不宜用温热、大补之品,如鹿茸、鹿胎胶、胡桃肉等。宜选用清补、平补之品,如太子参、百合、淮山药等。孕妇可以进补,但不能滥补,有疑问时,最好事先请教妇科中医师。
小暑节气的饮食习惯
食新:其实也叫做“吃新”或者“吃辛”,指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小麦新收成,可以制成各类面食,还有用新米来当做供品祭祀祖先,祈祷接下来日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吃黄鳝:到了7月初,黄鳝才显得最为滋补味美,而且这时候很多人容易患呼吸道相关的疾病,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可以炖煮一些来吃。
吃芒果:该水果的水分多,有解渴补水的作用,而且营养价值很丰富,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有益胃、止呕、止晕的功效,但路边的芒果不能随便采摘,有汽车的灰尘不宜食用。
小暑时节的习俗
1、吃芒果
小暑时节的时候吃芒果代表这个时节是芒果的成熟盛产期。据传说,当时有个虔诚的信徒曾将自己的芒果园献给释迦牟尼,好让他在树荫下休息。
2、喝消暑汤或粥
“热在三伏”,小暑是进入伏天的开始,天气热的时候要多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于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很有可能会让自己腹泻的。
小暑的趣味民俗
1、吃藕
一直以来,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2、晒书画、衣服
小暑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衣服的习俗。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
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3、小暑吃黄鳝
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
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4、吃芒果
小暑吃芒果代表这个时节是芒果的成熟盛产期。据传说,当时有个虔诚的信徒曾将自己的芒果园献给释迦牟尼,好让他在树荫下休息。
5、喝消暑汤或粥
“热在三伏”,小暑是进入伏天的开始,天气热的时候要多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于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6、小暑“食新”
小暑的到来,意味夏季高温天气即将开始。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炎热气候,同时表示对最早一轮谷物收获的感恩,中国社会在几千年的时间里逐渐形成“食新”、“祭祀五谷大神”等习俗。
“食新”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表示对大自然以及祖先的感恩,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7、喝羊汤
北方则会在小暑、大暑期间喝羊汤,第一可以滋补身体;第二“羊”与“阳”谐音,古人认为夏季阳气丧失较多,这样能够增加阳气。
8、不坐久置露天的木料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