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文明祭祀活动主题日记
日记是记录自己内心世界的一本书,是记录自己思想的一本书,是对自己一天的总结。好的清明节文明祭祀活动主题日记应该怎么写?快来看看,小编给大家分享清明节文明祭祀活动主题日记的写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参考!
清明节文明祭祀活动主题日记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今天是清明节,是个扫墓的好日子,我跟随着哥哥、大爸爸、大妈妈和奶奶一起到爷爷的坟墓去扫墓。
出发了,一路上,柳树姑娘正在河里洗头发,小河清澈见底,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路旁的小花五彩缤纷,我们也有说有笑。不知不觉的,我们来到了扫墓的地方,这里人山人海,都是来扫墓的。我们为爷爷买了一束漂亮的菊花就上山去了。来到山上,因为人太多了,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爷爷的坟墓。奶奶赶紧把菜、蜡烛和纸钱放好,把纸钱用火点燃之后,弟弟却不见了,原来他跑到远处去玩了。开始拜了,我在心里默默的说:“爷爷,虽然我从未见过你,但是我还是要谢谢你,给了我一个好爸爸,并且请爷爷保佑弟弟聪明机灵,让爸爸妈妈身体健康,我学习进步,天天向上。”该回家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想:我以后也会像爷爷一应慢慢变老,最后死亡,时间是一去不回的,要珍惜时间,我们现在在应该好好学习,把时间用在思考、学习、运动、阅读和奉献,这样就可以节约时间了。今天扫墓的时间虽然十分短暂,但我还是难以忘怀。
清明节文明祭祀活动主题日记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几天,清明节的气氛似乎特别浓。大街上飘着绵绵的细雨,行人们都神情肃穆、满脸哀思地捧着一束束鲜花,朝墓地慢慢地走去。
我们来到姥爷的墓前,姥姥将鲜艳的彩条挂在姥爷的墓碑上,在墓前放上了一束纯洁的淡黄色鲜花。美丽的鲜花将照片上的姥爷衬托得格外精神,姥爷的脸上路出了一丝淡淡的微笑。但在同时,我也不免产生了一阵阵心酸。是呀,从前那么疼我、爱我的姥爷已经没有了,我再也得不到那些爱了,姥爷,我能不想你吗?
我们在姥爷的墓前默哀了五分钟,谁也没有说话,由于我们不想提起那些伤心的往事,那只会让我们更加难过地流泪。烧金元宝的时候,我在心里许了一个愿:姥爷,祝您在天堂一切都好!祭拜的时候,我又在心里默默地对姥爷说:“姥爷,如果有下辈子,我还要做您的外孙女!”要走了,我边回头,边走路,直到看不见姥爷的墓为止。姥爷,我真想永远和您在一起呀!
回忆能给我们带来欢乐与痛苦,但是做人也要学会向前看,要学会珍惜。只有学会珍惜,才会感觉到幸福。
清明节文明祭祀活动主题日记篇3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第五中学的全体同学肃立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墓。西林公园里松涛滚滚、哀乐声声,我们沉痛悼念因革命而牺牲的烈士们。
通过同学们的讲述,我仿佛看见了一个个威武雄壮、坚贞不屈的烈士形象,我感受到了他们为国捐躯,勇往直前,至死不懈、甘于为了人民美好的生活付出一切的伟大精神。此刻,我觉得身上的红领巾和在天空中飘扬的队旗更加鲜艳。我想: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的精神,我们应该更努力地学习和奋斗!
革命烈士们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这种精神无论何时都是很宝贵的财富,在古代如此,在近代如此,在现代亦是如此。历史上有无数的革命先烈事例,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们东北的爱国英雄杨靖宇,他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他受命带领东北抗联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敌人血战。在最后一次战斗中,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敌人周旋几日。最后,他被日军团团围住,日军多次劝杨靖宇投降,他毅然不降,最后被日军杀害。当惨无人道的日军切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遗体并发现他的胃里只有树皮、野草和棉絮时,侵略者们全惊呆了!是一种什么精神支撑着他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与敌人战斗呢?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甘愿奉献出自己一切的大无畏精神啊!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革命烈士顽强斗争的精神品质,努力学习,不怕困难,时刻准备着,将来为建设更美好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清明节文明祭祀活动主题日记篇4
昨天,是清明时节,爸爸带着我和妈妈回到姥姥家,给姑爷爷烧纸。
到了姥姥家,我就看见姥爷在那里剪白色的纸条,我很好奇:“姥爷,您在干什么?”姥爷笑了,小声地告诉我:“保密啦!”姥爷剪好了,把它们挂在钉耙上,我拿着一大把纸钱,爸爸拿着一盒蜡烛、妈妈拿着一个小打火机。
到了姑爷爷的墓前,我们把旁边的杂草除掉,在给姑爷爷的墓上培上了新土,爸爸把蜡烛小心翼翼地点燃,姥爷把那些白纸挂到姑爷爷墓上的树枝上,妈妈把打火机点燃,我把纸钱一张一张地放到火里,纸钱烧完了,我们给姑爷爷我们就回家了。
清明节文明祭祀活动主题日记篇5
昨天是清明节我们一家都去给上坟了。
清明的意思是清淡明智,“清明”是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清明 在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 农历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我们首先上的是我爷爷的爷爷和我奶奶的奶奶的坟,其次是爸爸的爷爷和奶奶,最后才是我的爷爷奶奶。我们先在坟前画一个圆圈,再在圈中将买好的纸衣服。假钱都烧掉,在烧的过程中,还要把预先买好的米饼放在坟上,让先人品尝。
离开时,小雨纷飞,正应了杜牧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文明祭祀活动主题日记篇6
东山烈士陵园坐落在东山的丛林中,斑斑驳驳的墓碑刻上时间的年轮。那一个个刚劲有力的楷体字中流露出革命战士那冲锋陷阵的情景和他们那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
我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冲动:那无数个无名战士用鲜血和青春,创建了我们今天美好而幸福的生活。难道我们不应该永远牢记心间吗!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正如墓碑上所说的,革命的精神将永远铭记于我心中。那一件件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如一股股暖流荡漾在我心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可他还着。“虽然革命烈士已经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深深地嵌入我的心间。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这句话是多么的有英雄气概啊!岳飞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无数的革命先烈:舍身堵枪口的黄继光,舍小我顾大家的邱少云,舍己为人的张思德。是他们,让革命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大地,染红了五星红旗!
这次扫墓活动,继承先烈遗志,建设美好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责任。让小小的我看到了大大的家,更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清明节文明祭祀活动主题日记篇7
清明节快到了,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舅爷爷、阿姨一家人,去给姥姥扫墓,顺便去踏青游玩。
一路上,我看到小鸟在枝头唱歌,河水清澈见底,空气湛蓝深远,鸟语花香,一片春天的景象。
扫完墓后,我们就向目的地出发了,我们今天踏春游玩的地点是金井茶园。一下车,就闻到一阵清香,我们迫不及待的进去了。看到这里风景优美,鸟语花香,我们走啊走啊,看到了好多茶树,绿油油的。我们摘了一大袋,还拍了照想留住这美好的一天。我们继续往前走,半路上,看到了一个很大的池塘,水里还有许多鲫鱼浮在水面晒太阳,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池边,看到了粉红色映山红,我摘了几朵来,送给了我的妈妈。我们走啊走啊,转了个圈,又回到了原地。
在回家的路上,我们经过一片草莓地,顺便摘了点草莓,一吃,好甜。我们就开开心心的准备回家了,今天的踏春多么难忘啊!
清明节文明祭祀活动主题日记篇8
每年的阳历4月5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
这天早晨,妈妈煎了一盘团子,我问妈妈:“为什么,今天要吃团子?”妈妈对我说:“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团子的风俗习惯,还是最重要的祭祀日子,还有踏青、插柳、放风筝……”“哦,我知道了。”
我想清明正是一个美丽希望的开始。
清明节文明祭祀活动主题日记篇9
又是一个放假的星期四,也正好是清明节,为了让我们也能祭拜祖先,所以全家便开车来到乡下扫墓。
我们上山了,我们带着沉重的心情,来到坟墓前,向老祖宗祭拜,求着老祖宗的保佑。也让我们这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孩子能取得好成绩,不辜负你们这些长辈对我们的期望;也让全家健健康康,开开心心……
我们一到那就开始给祖先烧香和纸钱。
我们开始放鞭炮了,爸爸让我和哥哥负责把鞭炮摆好,我们绕了好大一圈才把鞭炮摆完。
爸爸说:“我要开始点鞭炮了。”妈妈、奶奶、哥哥和我赶紧跑到一边,爸爸开始点了,我和哥哥把鞭炮绑成一条。可是,我们用几条鞭炮连成一条的鞭炮断开了,所以,爸爸就要一条一条的点火了。
今天帮祖先扫完墓了,我们全家一起下山了。
清明节文明祭祀活动主题日记篇10
今天,我的朋友们都不知去向。后来才知道他们去了“祭祖”和“拜山”。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很遗憾,因为路途遥远,我没能回家乡到爷爷的坟前亲身拜祭他,但我会同样心怀虔诚地献上我的哀思。亲爱的爷爷,您在那边还好吗?但愿天国里没有痛苦,没有折磨。
至今,我仍很清晰地记得前年的那一幕。我爸爸接到一个电话,说爷爷病重入院,我们都目瞪口呆,因为印象中爷爷身体硬朗,非常健康,每天都是早出晚归,辛苦劳作,从未听他说起有什么不舒服。爸爸到了老家后,马上把爷爷转移到汕头的医院,那里的医生责怪道:“他的病情十分严重,显然早就得了这种病,为什么不早点送来,现在得立刻送到广州的大医院。”爸爸像一匹受惊的野马,带着爷爷狂奔而去。可最后,广州的医生也回天乏术,爷爷带着许多未了的心愿,带着一生的辛劳,带着本应很长的生命之路,离我们而去了。爸爸后悔不迭,总在自责爷爷生前没有照料好他,以致他未能尽享晚年,就奔赴天国。爸爸常说:“死后纵是万般好,不如生前一点孝”。所以他现在常常带着我回去看望体弱多病的奶奶,毕竟我们已经失去一个亲人了。
我想清明节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思逝者,更在于善待生者。我们要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珍惜与家人、朋友共同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
清明节文明祭祀活动主题日记篇11
清明节那一天,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我和爸爸、妈妈、姑姑、堂哥一起回老家给爷爷扫墓。路上,我们看见一丛丛紫色的野花铺满田野。妈妈说:“这真是一座天然的花园!”快到老家了,我忽然想起了杜牧写的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踏着泥泞的山路,我们来到了爷爷的墓地。我急着冲上前,没想到脚下一滑,摔了一跤,满身都是泥。姑姑笑着说:“你呀,正好给爷爷拜上一拜。”我们开始祭扫。爸爸把一张张纸用小石子压在墓碑上,接着清理杂草。我和妈妈、堂哥去捡干树枝,然后把捡来的干树枝分成两堆,放上纸钱。姑姑忙着把一道道贡品摆上。一切准备就绪,姑姑点燃了纸钱,又点了几支香,分给我们。我们先拜天地,再拜土地公公,最后给爷爷鞠躬。拜完了,姑姑还站在爷爷的墓前,嘴里念念有词。最后,爸爸点燃了一串鞭炮,红色的碎纸屑漫天飞舞,好像仙女散花。
扫完墓,我们收拾好贡品,等纸钱完全烧成灰烬,才离开了爷爷的墓地。
清明节文明祭祀活动主题日记篇1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当我想起唐大诗人杜牧的这首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
大概到了8点左右,我与妈妈爷爷从家中出发了。在路上,我不断回想着以前的事,似乎我从来没有见到奶奶那慈祥和蔼的模样,脑海里也没有任何跟奶奶有关的事迹。她长什么样子?待我好吗……一连串的问题一下子涌到我的大脑。我问妈妈:“妈妈,我见过奶奶吗?待我好吗?”妈妈无奈的说:“实话说吧,她对你可好啦,你犯错了,她一直袒护你……”
经过几十分钟的汽车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奶奶的坟前。我们清理掉墓前的杂草,疏通边上的排水沟,放上供品,点好香、蜡烛,把折好的纸钱烧成灰烬给亲人拜祭,以此寄托对死去亲人的一份思念。我们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叔叔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我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读书聪明,学习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
在烟雾弥漫的山野中,我们踏着泥泞的小路往回走。路上扶老携幼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或一两个姗姗独行,不愧是我们中华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
清明节文明祭祀活动主题日记篇13
清明,在遥远的周代已经流行。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历代的诗人词家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很多习俗。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肝闻吹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记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
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清明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历代的记载十分浩繁。诗人怀清明之作更是争艳夺彩,不可胜记。从这些意义上讲,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