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实习日记
写日记不仅记录事情,也记录自己的人生体会,在无形中就积累了许多的人生经验,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写好电厂实习日记不是那么简单,下面给大家分享电厂实习日记,供大家参考。
电厂实习日记篇1
已经知道了今天要看一天的图,心情有点沉闷,但倒也不浮躁了,静下心来慢慢看便是了嘛。吃了两个玉米饼,和同组的三名同学一路跋涉到营地时,八点还差十分。朝阳红润的光泽增添了山色的朦胧,我们也无心赏景,直奔办公地点去了。
我到办公室门口时,刚来此工作的女毕业生已经先到了。整个办公室就她一人,正在打扫卫生。我道了声“早上好”,她也向我问好。等我们都坐下,她问我是不是北京人。我答不是,她便赞我在北京的三年把普通话练得真不错。我笑了一下,两人便各自工作起来。其实我的普通话在去北京之前就不错,但如果我这样回答,就会显得太不谦虚;要是答“您过奖了”,又显得客套和生硬。看来以微笑作回应倒是最好的回答方式了。还有很多情况想必也是如此。和同事相处,既要热情大方,让人易于亲近,又要避免让人感觉骄躁轻浮。要有一定的涵养和羞涩,就如那云雾中的山一样,给人优雅的感觉。
电厂实习日记篇2
在实习期间,为了丰富同学们业余生活,还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篮球场上的激情奔跑,棋牌场上的运筹帷幄,电视机前的欢歌笑语,这给我们的实习生活带来了新的感受。
比起原来的旧电厂,现在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了,所以电厂的技术人员越来越少了,当然对他们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好。据了解,火电厂的职工一般是倒班制,每次只要是上班就连续工作8个小时,在集控室工作的人,必须严密注视着计算机,确保异常情况的出现能够立即被发现。
电厂实习日记篇3
三天的旅行算是此次溪洛渡实习的前奏曲,而苦中有乐的基调,便在这前奏中奠定了,让我嗅到了将来二十天的酸甜苦辣。两天前,我们从北京上车,先体验挤26个小时的硬座的滋味。
我是知道长时间挤硬座的难受的,因为每学期我往返于学校和家里多半也是坐硬座,要花21个小时。所以我事先有难受的觉悟,也有应付的策略——少吃、少喝。但这多出的五个小时还是能使痛苦比原来更甚。而没有这种经历的同学就更受不了了,但除了抱怨也没有别的办法。
我们主要通过玩游戏和睡觉的方式来打发这难受的26小时,也常看看窗外无聊的风景,盘算着还有多长时间,企盼着快一点到达。最舒服的时候莫过于上完厕所回来坐下,不过即使是这种难得的舒畅也是很短暂的,再稍过一会儿又会浑身难受,因为口渴而不敢喝水和长时间挤着不能动实在是难受之极。所以火车上的旅程总的来说还是难受,让人下定下不为例的决心。不过让人印象深刻的也少不了开心的事。玩游戏本身就令人愉快,更重要的是能够和平时不太熟的几位同学相处这么长时间,并交流和娱乐,这是很难得的。
电厂实习日记篇4
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一斟好茶,第一场讲座——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施工总布置介绍便开始了。我们首先了解到我们正在开发的这片金沙江流域的概况。金沙江主源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沱沱河与当曲河汇成通天河,再流至青海玉树附近与巴唐河汇成金沙江。即金沙江为长江在玉树到宜宾一段,长3479千米。其干流充沛且稳定,落差大而集中,达5100米,因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我国在金沙江流域规划总装机3930万千瓦,总年发电量1833亿千瓦时,分四个梯级开发,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溪洛渡为梯级开发的第二个梯级,装机容量最大,十分重要,其装机容量仅次于三峡和伊泰普水电站,居世界第三,是实施“西电东送”的战略骨干电源,同时也是长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可带动周围经济的发展。溪洛渡工程综合效益显著。首先是巨大的发电效益:电站装机138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571.2亿千瓦时,枯水期也有145.1亿千瓦时的发电量。其次是其防洪效益:总库容126.7亿立方米,水库控制金沙江流域面积的96%。工程还有减少三峡水库的入库泥沙的功效:坝址年输沙量(悬移质)2.47亿吨,输送推移质182万吨,多年平均含沙量1.7千克/立方米,有效缓解了三峡库区的泥沙淤积问题,延长了三峡工程的使用寿命。此外,溪洛渡工程还具有改善航运的作用。
溪洛渡工程右岸是云南永善县,左岸是四川省雷波县,采用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长698.07米,坝高 285.5米,坝顶高程610米。其静态投资 503.42亿元,动态投资674.8亿元,单位千瓦投资4869亿元,单位万千瓦移民31人。相比于其他工程,溪洛渡工程具有突出的移民优势。
电厂实习日记篇5
今天下午,分场的员工李辉带领我们参观了部分厂区,厂内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嘈杂,再就是高大的建筑物,师傅们强调最多的依旧是安全,对于师傅的讲解,只能是似懂非懂。在嘈杂的厂房里,对于师傅的介绍,一米之外几乎听不到说什么,由于我们班人数比较多,在厂房内,我没有能靠近,当然也就没有听到多少,只是看到里面的错落有致的管道密布了整个厂房,轰轰的机器运转声响个不停。
在参观完嘈杂的厂房后,我们先后去了四个机组的集控室,这里可以说是电厂里面最好的工作环境,没有房外的灰尘烟绕,没有机器的轰隆声,而且没有那么酷热。在集控室里面,最引人瞩目的是那些布满了各种颜色曲线的显示器,上面我基本上是看不懂了,据介绍就是控制电厂输煤系统的机器装备等的流程图,现在基本上都是自动化了,只需要工人在上面设计好程序就可以不管厂区的工作了,机器的控制全部在集控室可以观测,如果哪里出现了问题,就可以马上得知,一个电话过去,维修的员工就马上过去,使之尽快得到解决,室中心的几台计算机就是对他进行控制的,而工作人员也只需要几个人,只要控制计算机就可以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行。
电厂实习日记篇6
没有了学业的牢笼和火车的铁笼,对于我们这群久困的鸟儿而言,已然是求之不得的事,哪怕是增添丁点儿的快乐,已足以让我们快意十足,而接下来的美丽生活,又岂一个“赞”字了得?
在旅馆的一夜消除了连日来的疲惫,我们在阴雨中上了客车,奔溪洛渡而去。窗外的景色和家乡的很像,毕竟四川和宜昌都在西南,相隔不远。但我并不觉得无聊,因为看久了北方的景色,眼前的这番景致对我来说既新奇又亲切。温柔的小山上布满了小树,在淡墨涂成的天空下任由鸟儿戏耍。车窗上的雨点渐渐小了、稀了,最后终于停下来,而连绵的阴天却一直也没有改变颜色。这就是西南地区的特点——太阳总是不肯轻易露面的。想想柳宗元描写的犬见日而吠,就知道这方天空的太阳是多么羞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