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来历及习俗简短日记
写日记可以让人们释放内心的情绪和感受,缓解压力和焦虑,有利于心理健康。下面是一些清明节来历及习俗简短日记免费阅读下载,希望对大家写清明节来历及习俗简短日记有用。
清明节来历及习俗简短日记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呀!
早上,我早早的起床了,看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妹妹都起床了,爷爷从菜市场买来了鱼、鸡和排骨,奶奶正在准备东西去扫墓,我和妈妈去买春条。
准备工作做好了。我们早早的吃完早饭,准备去扫墓。我们提着东西走在马路上,我看见路上的车子来来往往,路上的行人也来来往往。
我们匆匆忙忙地往山上走,终于来到了太婆坟前,爸爸和爷爷清理水沟,奶奶在拔草,我和妹妹在插春条,奶奶拔完草后,从袋子里面拿出蜡烛和香,点燃以后,然后再作揖。接着放鞭炮。我们告别了太婆,又来到了太公这边。
太公这边很干净,我和妹妹直接插春条,奶奶点燃蜡烛,上好香,接着作揖,我作揖时在心里默默地许了一个愿望:愿太公保佑我语文打80分以上,数学打90分以上。接着放鞭炮。我们告别了太公。
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边走边想:有了太公的保佑,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我一定会在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
清明节来历及习俗简短日记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几天,天气时晴时阴,还会下起小雨来,时小时大,因为清明节到了,刚好是在这个周末的星期六。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我的心既激动,又沉重,因为星期天我们要回老家去上坟。
到了星期天,我们一家人一大早赶去老家。在路上,东山已经见到了,这时的山,有些凄凉,灰蒙蒙的一片,路边的田地里没有农作物,只有一些干枯的枝叶,有些是一片乱土,有些很有规律,一沟一沟的,可以看出,已洒了种子,农民叔叔正等待种子发芽呢!
转眼间就到了二大爹家门口,准备了一下,便急匆匆地上了坟山,山上的树,没有一点绿色,只有干枯的树枝,有些树上有了一些嫩绿色,不是太多,只有一丝丝,大地上没了草,显得格外凄惨,我不禁想:“清明节到了,连大自然都不敢调皮了,一切都像是死了一样,多么安静,连春姐姐来了都都不敢大声张扬,多么庄重,清明,清明,好清静啊!”
到了坟山,我便收起了想象,二大爹突然问:“鸡呢?”我们这里要现杀鸡,把鸡血淋在山神上,这么一个重要的角色可少不了呀!我说了一句:“鸡没带来,放在家里了。”大家才急急忙忙地打电话给姑爹,叫姑爹把鸡送来,过了一会儿,姑爹来了,大家才开始自己做自己的事,爸爸和二大爹杀鸡,把鸡清理干净;妈妈去烧水;姑妈去放冥币、金子、银子、草纸等东西,我和小坤放草纸、香。
大家开始完成自己的任务了,我细细看,这山上的坟参差不齐地排列着,有的坟高大而崭新,有的坟连石碑石碑上的字都看不清了,这便是风的杰作,有的坟成为了一片乱石,仔细看还能看清它的摸样,我怀着尊敬又庄重的心情认认真真地把一张张草纸放在坟前,把一根根香插在了石缝中,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任务,很快他们的鸡也煮熟了,奶奶把鸡放在一个碗里,用筷子把鸡头立起来,用碗,把饭盛了进去,倒了一杯茶一杯酒,装在一个大铁盘里,要给逝去的亲人们“吃”,我们到了一个坟前,作为主持的奶奶,说了几句话,点燃了草纸,把各种东西拿去烧,烧完了奶奶就把酒、茶倒进火堆里,接着按辈分算,辈分大的人就先磕头,磕三下,拜三拜,这样轮着下去。我们拜完了所有坟,放了鞭炮,便回家了。
这一个周末让我过得十分有意义,因为让我缅怀了一下已故的亲人,并且让我去了一趟农村,让我欣赏了清明时期的乡村景色。
清明节来历及习俗简短日记篇3
今天是4月4日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上坟扫墓的日子,国家将清明节纳入法定的节日。这天,奶奶准备了许多纸元宝和各种上坟的供品和爷爷上坟去了,家人不让我去,说我还小。我只好从电脑中来了解清明节了。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多彩的,此节日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原来清明节也是春游的好时节。
清明节来历及习俗简短日记篇4
一路颠簸,一路寂静,车子里没有我们往日的欢声笑语,只有前往烈士墓陵园的车子的轮胎发出与地面摩擦的声音,每人手中都捧着一朵小白花,每个人都心情沉重。
来到烈士陵园门口,只见一座雕塑伫立在那儿,那是几位烈士在被捕后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场景。
当我们顺着那宽广的道路来到英雄纪念碑前,听着同学们的悼词,校长的演讲,我心潮起伏,当哀乐响起时,我更是心潮澎湃,看着纪念碑旁那青山绿水,不由让我想起了“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苍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这句话。英雄们用他们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革命胜利的辉煌乐章。如果没有你们抛头颅,洒热血地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没有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
革命英雄们,是你们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虽然我说不全你们的名字,也道不完你们的英雄事迹,但你们有共同的名字,那就是革命英雄,你们也有共同的英雄事迹,那就是为革命而献身。
绕过英雄纪念碑,我们来到了烈士墓前。在一片片如茵的草地上放着烈士们的墓碑,在这儿长眠着许多烈士。我双手把小白花捧在胸前,站在一位烈士的墓前,敬了队礼然后再双手把小白花放在了他的墓前,随后再次向他敬了一个队礼。
最后,我们了解了烈士们生前的事迹,让我对烈士们又更深了几分敬意。
扫墓结束了,望着高大的英雄纪念碑,我真想对烈士们说:“革命烈士们,安息吧!我们正在踏着你们的脚步前进!”
清明节来历及习俗简短日记篇5
今天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我们一大家子人去山上祭拜老祖宗。
今天的风特别大,当我看见奶奶把早已准备好的九龙会、纸钱、鞭炮等放入篮中时,我就对奶奶说:“不能再迷信了,不要烧这种东西,你没看见村口设了重重”关卡“,让我们买水果和鲜花祭祖。”“去、去、去,小孩子懂些什么?不要乱说话”奶奶骂了我。
一路上,我看见杜鹃花开满了山岗,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大红色的,紫色的,还有粉红色的桃花竞相开放,在风中摇摆。虽然风景很美,但是我无心欣赏。因为我一直思考着怎样说服顽固不化的奶奶。
在墓地,当她们要烧东西时,我又极力劝阻,说:“今天风这么大,如果一不小心,会引来一场森林大火,到时就闯大祸了。”可她没人理会我的话,依然我行我素。忽然,对面那边浓烟四起,着火了,幸好人多没闯大祸,总算是有惊无险。我又说了:“我们可以把九龙会放在坟头,老祖宗就会知道了,祭祖只要有心就行了,目的是求祖宗保佑我们平平安安的,假如我们闯大祸,老祖宗地下有知,也不会安心的。”
今天我好高兴啊!我终于说服了奶奶,避免了一场火灾的发生,我真希望每年的清明节,大家都能打破传统,做到文明祭祖。
清明节来历及习俗简短日记篇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当我想起唐大诗人杜牧的这首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
大概到了8点左右,我与妈妈爷爷从家中出发了。在路上,我不断回想着以前的事,似乎我从来没有见到奶奶那慈祥和蔼的模样,脑海里也没有任何跟奶奶有关的事迹。她长什么样子?待我好吗……一连串的问题一下子涌到我的大脑。我问妈妈:“妈妈,我见过奶奶吗?待我好吗?”妈妈无奈的说:“实话说吧,她对你可好啦,你犯错了,她一直袒护你……”
经过几十分钟的汽车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奶奶的坟前。我们清理掉墓前的杂草,疏通边上的排水沟,放上供品,点好香、蜡烛,把折好的纸钱烧成灰烬给亲人拜祭,以此寄托对死去亲人的一份思念。我们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叔叔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我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读书聪明,学习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
在烟雾弥漫的山野中,我们踏着泥泞的小路往回走。路上扶老携幼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或一两个姗姗独行,不愧是我们中华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
清明节来历及习俗简短日记篇7
归倚在窗前,楼边的栀子花又开。我看着灰寂的天空,又想起了你的美。
雨水打击着我的脸庞。我折了一朵花,花香勾人心魂。桌边的宣纸缓缓铺开,今生只为你挥毫。许久未去看你了,不知那屋檐上的燕是否归堂。窗外的雨徐徐大了,沙沙的雨声独纯一丝韵感。
墨香焚尽在空中,诺大的世界变的只剩下黑与白,十年寒窗为谁熬,又是一年清明雨上,片片花香消散在雨中,宛若红颜早殇。似乎有种无力的伤感,能牵动每个人心中的絮怀,在午马断角哀鸣中,勾勒出一个黑白的残影。我望着依旧灰黑的天空,阵阵雷鸣无法裂断你的影子。我翻开那略显泛黄的照片,脑海中的钟反方向的`转,钟声滴答的音韵与雨声宛若一曲悲歌。脸颊还有未干的痕迹,水早已滑过脸庞,穿过空气。心中有种遗憾的感觉,那许久不见的红颜。
风,吹乱了我的发角,卷起第上的灰烬,楼下的花已败尽,事事迁变,依旧缅怀当初的誓言。
清明节来历及习俗简短日记篇8
清明节一到,气温升高。我去了老家,我还学会了一句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我和哥哥、伯伯、姨妈、妈妈、姥姥去踏青,一路上看着美景。在小河对面,一片绿油油的麦苗铺到天边,阳光下风儿像童话里的仙女,用温柔的手抚摸着麦苗。
我们来到菜园里,看见各种蔬菜都长出来了。小草从地里钻出来,绿绿的,满地都是。
这次的踏青,我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呼吸到了,春天新鲜的空气。
清明节来历及习俗简短日记篇9
今天早上8点多,我们一家去往上海嘉定松鹤墓园,去给外婆扫墓。等哥哥一家到,我们一起扫墓。扫墓的人很多,我还被一阵烟给呛到了。清明节是用来怀念过世的亲人的。
下午我和哥哥在五六点种的时候,还一起放风筝了。晚上我们一家和哥哥一家一起吃自助餐。
今天是怀念亲人的日子,因为今天是清明节。
清明节来历及习俗简短日记篇1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每当到清明节时,人们都会去扫墓踏青植树等。一提起清明节还得从介子推的故事说起。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要给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来历及习俗简短日记篇11
清明,是我们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当日我们要去各个地方的烈士陵园给为了我们和平而逝去的英雄祭祀,当然也要给我们逝去的亲人祭祀。不过我们全家要去“母亲河”那里踏青,因为这个节日正是:万物复苏、空气清新的好时候!
在去踏青的路上我也不免看到一些给逝去的亲人祭祀的人,再看着翠绿色的柳条随风飘动着,嫩黄的油菜花也在风中跳着婀娜的舞姿,不禁让我想起了“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首诗句……
在一路的欢声笑语中,我们终于抵达了“母亲河”,在旁边的饭店里大饱一顿后(在大船上)便上岸到了黄河边,我心中也有一点兴奋,因为我看到了我们中国人所有的“母亲”,是它养育了我们中国人!
不过我们也不是空手而来的,我还发明了一种游戏,它可是相当危险的,但是它很好玩儿。我们先在靠黄河边上一点的岸上慢慢地用小碎步在上面踏,然后它会越来越软,有时还会冒出水泡,当时我害怕极了,紧张极了,总感觉自己要掉下去,因为地软软的总感觉要落出来一个大洞,要把我陷进去。原理是这样的:黄河水已经将岸上的土地浸透啦,别看它外表坚固其实很危险,听妈妈说她小时候有人在上面玩,结果就有人掉进水里淹死啦,所以胆小者勿玩哟!
在这次踏青中我吃到了好东西、玩到了好东西、看到了好东西,简直太棒了!你们不信的话也来玩玩!
清明节来历及习俗简短日记篇12
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墓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日和扫墓的曰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以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在1935年被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遣产名录。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我真期待清明节的到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