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数学日记
日记不一定只写当天的事,但最好还是当天的事当天写好,不要非把当天的事放到以后再去写。怎么写好创新数学日记?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创新数学日记,方便大家学习。
创新数学日记篇1
5月6日 星期四 晴
今天妈妈让我买4棵生菜和两元的豆腐,到了菜店我选了四棵生菜,然后让那个奶奶给我拿了两元的豆腐。然后奶奶告诉我生菜3.9元豆腐2.7元。我算出来一共要多少钱了,一共是6.6元,她应该找我3.5元。我付完钱之后就顺利的回家了。
我回家之后爸爸妈妈都夸我买得菜好吃。
创新数学日记篇2
今天,我们数学考试了,我也不知道我考了多少分,因为我们没有发卷子,我就不知道我考多少分,但是我也检查了,我在数练本上又写了一遍,我发现我有错题,我连忙一改,杨老师说:这就是检查,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检查。
创新数学日记篇3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教学内容是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一种。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找准关键句,理清数量关系: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题目里的数量关系,找数量关系要从关键句入手,因此教学时,我首先然学生通过细读题目找出题中的关键句,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后,再根据分数的意义解答。在教学中,我强调以下几点:
⑴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⑵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
⑶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二、强化等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对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起来并不是太难,关键是它是解决比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强化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成为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通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为后面的新知探索作铺垫,并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通过沟通练习题与例题,利用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并从中理解新旧应用题的不同结构。
总之,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教学时,由于老师经验不足,只重视了学生感知,而对单位“1”强调的不够,在练习课上还要指导学生找准单位“1”,特别是两步计算的有时候不是一个单位“1”的更应该注意,还可以指导学生养成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最终达到熟练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有条理的思维的能力。
创新数学日记篇4
6月8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我们去买菜,我们买了2斤黄瓜、1斤西红柿,还有2斤我最爱吃的土豆。回来的路上爸爸问我:“黄瓜正好有4只,咱们一家三口,妈妈不吃黄瓜,我们两个人每人吃几只?我想起了以前学的除法,我说:“4÷2=2,每人吃两只。”爸爸点了点头,笑着说:“你算得真对!”
今天很高兴,不仅跟着爸爸去买了菜,而且还会算数了,真是太好了。
创新数学日记篇5
补围裙
一天,马小跳正在玩游戏。突然听见大叫一声,原来是宝贝儿妈妈的围裙被飞溅的火花烧了几个小洞。
马天笑(爸爸)说:“可以把破的地方补上去。”马小跳说:“那要准备多少布呢?”宝贝儿妈妈高兴地说:“这里的一个正方形正好是1平方分米,2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可以数数看呀!”“好啊!”马小跳边说边数,“这里有4个三角形,也就是2个正方形,2平方分米,再加上其他的正方形,一共18平方分米。”
“你真厉害!”宝贝儿妈妈说,“要不,补围裙的活儿也交给你了?”
“啊!”马小跳拉长了脸,怪叫一声就转身跑了。
认识百分数
今天我学了一个陌生的分数种类:百分数。
百分数,就是像22/100,写作22%,(%是百分号)读作百分之二十二。像22%,28%,99%。。。这样都是百分数。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作百分比,百分率。
生活中也有很多百分数,就像我剪下来的这个:酒精度:12%,配料:100%葡萄汁
这是从爸爸的酒瓶上剪下的,表示酒精占一瓶酒的12%,葡萄汁占这瓶酒配料的100%,也就是全是葡萄汁。
还有一道书上的题:
参加人数(100人)美术组体育组科技组手工组人数14382226百分数14%38%22%26%答:美术组14人,占100人中的14个,14÷100=14%。体育组38人,38÷100=38%。科技组22人,22/100就是22%。手工组26人,26/100就是26%。
纸箱里的皮球
奥数学习时,我学到了这样一道题:
10个纸箱里放一样多的球,从每个纸箱中取出30只皮球,每个纸箱里剩下的共是原来7个纸箱里的皮球数,原来一个纸箱里有多少个皮球?
看起来这题很难,但不一定做起来难。我是这样想的:从每个纸箱取出30个皮球,就从10个箱中取出30×10=300个,剩下的是原来的7个纸箱中的皮球。我们之后该怎么求?很容易,转念一想。拿现300个皮球,相当于10—7=3个纸箱中的皮球。现在知道了吧!想要求一个纸箱中皮球数,300是3个纸箱中皮球数,一个纸箱中的皮球数用300÷3=100就成了。
30×10÷(10—7)
=300÷(10—7)
=300÷3
=100(个)
答:每个纸箱中原来有100个皮球。
难题是要动脑筋想的,这种难题转念一想,举一我也能反三。
创新数学日记篇6
今天,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认识。课堂上老师先出示了一幅图,让我们估一估,这里大约能坐多少人。同学们都纷纷举起手来,王老师先让我来回答,我站起来说:“大约有5000人。”廉昌真说:“大约有8000人。”然后,老师又教我们怎么数数,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100,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10000.
今天我学会了怎么数数,也认识到了生活中不只是个位和十位,还有许多数位。今后我要更加好好学习,去了解数学中的许多知识。
创新数学日记篇7
今天,我在课外书上看到一个数学小故事。故事里说,抗战期间,大数学家华罗庚在西南联大教书,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正在他全家钱都花光的时候,妻子生了一个男孩,他就给孩子起名——华光。
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有趣,连忙告诉正在炒菜的妈妈,当数学老师的妈妈竟然不知道“华光”起名的由来,结果被我狠狠地取笑了一顿,哈哈哈!
创新数学日记篇8
4月1日 星期三 雨
今天家里包铰子一共包了三大盘,我数了数一盆有68只。这时爸爸问我:“如果有六个人吃,每人得到多少。”我写了一道算式:3×68÷6我想:首先3×68有多少个铰子,我列竖式算出一共是204个。知道了铰子的总数,又知道把它平均分给6个人,那就很容易了,204÷6,列竖式算出结果是34。我告诉爸爸每人吃68只铰子。
创新数学日记篇9
昨天晚上我和姐姐一起去德克士买套餐吃。妈妈给我了100元,姐姐点的套餐是28元,我点的套餐是24.5元加起来一共52.5元。
我给售货员叔叔100元,售货员叔叔给我找了2张20元、一张5元、2张1元和一张5角,一共47.5元钱。然后我们就在德克士狼吞虎咽的一口气就吃完了。
创新数学日记篇10
第三单元我们学了认识直角。首先我们知道了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要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还知道了一个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画直角要先画一个顶点,在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而且像书和奖状还有学生奶这些东西上都有直角,学习用的东西里也有很多物品有直角,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更多有直角的物品。
创新数学日记篇11
今天,我、曾宣宁、江佳铭,组成了一个三百联盟,简称:“ksk”
为什么叫做三百联盟呢?原来,我们三个在今天的数学当中,都考了100分。第一张,只有我们100分。第二张,很多人都考了100分,当然,包括我们。
那又为什么叫“ksk”呢?这是根据我们的身高来说的。
创新数学日记篇12
今天,妈妈爸爸带我回姥姥家,我和姥姥一见面,就都有说不完的话,妈妈让我做一些口算书,第一张是100分,后来几张,有一些小错误,我想:还是不够认真。妈妈说开学以来我的学习退步了,一定要加倍努力才行。
我听了妈妈的话,心想,我一定要认真努力的学习,改掉自己学习中粗心的坏习惯、坏毛病,努力取得好成绩。
创新数学日记篇13
今天,我们开始学除法的认识了,老师 让我们都带了小棒。上课的时候,王老师让我们每个人用小棒摆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看着图列出算式。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王老师说:“谁列出算式了?”我急忙举起手,老师把我叫了起来,说:“你的算式是什么?”我说:“我的算式是16÷4=4. ”我是这样想的,有16根小棒,摆成四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用四根小棒。王老师夸我是个聪明的孩子。
以后上数学课,我要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做一名优秀的学生。
创新数学日记篇14
20__年4月10日
星期三
天气:晴
今天我做作业时遇上了一道难题,这道题是这样的:一个直角梯形,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3厘米,高也是3厘米,现在以这个直角梯形的上底为轴,旋一圈,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会是多少?
看完题目,我立刻松了一口气:这题一点也不难嘛!不就是一个圆柱加一个圆锥,求体积一样的嘛,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于是,我飞快地列出几个算式答: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
正当我喘了一口气,准备“迎战”下一题时,爸爸走了过来,看了看我那道题目,皱了皱眉,说:“你这道题错了。”我听了这话,又看了看那道题,没错啊!难道算错了?我又验算了一遍,“没错啊!”我小声嘀咕着。
爸爸听了这话,脸上立刻“晴多云”:“没错?你再仔细看看题目。”“哦。”我应着爸爸的话,疑惑地又读了一遍题。突然,我发现了什么,我又看了一遍。“没错,的确是我错了,我没看清楚‘上底为轴’这个关键因素,以为是下底了。可是该怎么做呢?”我自言自语。
爸爸看见我这样子,知道我遇上困难了,于是他走到我旁边,说:“你可以把直角梯形‘补’成长方形,长方形可以旋成什么?”“圆柱。”我回答。“那么被‘补’上的三角形有可以旋成什么?”“圆锥啊……啊!我明白了!
我们可以把直角梯形变成长方形,这样便可以求出圆柱的体积,而这个圆柱中包含了‘补’的三角形的旋体,即圆锥,我们用圆柱的体积减去圆锥的体积,即可求出这个图形的体积。”于是,我把原来的做法擦掉,又列出了几个算式答: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
爸爸首先肯定了我的做法,然后他又说:“你还知道别的做法吗?”我想了一会儿,说:“没问题!”于是,我又列了几个算式答: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爸爸看了,终于露出了笑容。接着他又问:“通过今天这道题目的解法,你明白了什么?”我回答说:“数学的解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道题目可以有多种解法,也正应了那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吧!”爸爸点点头,不过他又发问了:“还有呢?”我听了,疑惑地望望爸爸,摇了摇头。
爸爸又笑了,只不过这次没问问题,只是点点我的额头:“还有就是,你也该修修自己的粗枝大叶了!”我看了看爸爸,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幽默地说:“是!我拿剪刀来修修!”
“哈哈……”我们都笑了,在笑声中,我也下定决心,一定要“修修”自己的“粗枝大叶”!
创新数学日记篇15
今天早上的第一节课是数学课。我们都知道今天要数学考试,刘老师让我们把同桌的书包放在桌子的中间,刘老师说要是有一个人在看他的同桌的话,就要减成0分哦!我可不想这样。我有信心,我一定会得满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