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的清明节日记
写日记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自律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好的关于的清明节日记应该怎么写?快来看看,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的清明节日记的写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参考!

关于的清明节日记篇1
四月五日,正值中国传统节日——清明。
成都的天,温暖而湿润,淅淅沥沥地洒着点点小雨,落在人们的身上,也仿佛落在人们的心头,这不难让人们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情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记忆仿佛被拉回到若干年以前。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那一文人骚客的形象似杜郎而又仿佛不是他,站在泥泞路口,文质彬彬地询问杏花村的通口,牧童遥指,声音稚幼,带着甜甜的孩童气息。可今非昔比,牧童早已成长了吧,而那文人骚客也不知了去向。他们的故事只留下了一首诗,让人在这悲的日子里吟诵、欣赏。
汪国真先生曾写过这样的一句话: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于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尽管天气温暖,春风和煦,但由于这日意义较之平日而言大不相同,人们的心情也就有些郁郁寡欢了。
清明时节,我,去扫墓了。
因为正值清明,前来祭祀的人们很多,但环境却显得寂寥,人们也沉默寡言。我也随着长龙般的队伍,一步一步向上走着,或许是由于台阶过高、人群太多,又或许源于内心情感的作祟,我走得极慢,一步一级台阶,举足抬步也显得坚实而沉重。
大树下,坟头前,有一些人会面对墓碑呆立好一会,半晌才开口对那些亡故的人说出在他生前没来得及听见的话,心平气和,少了从前的纷纷吵吵,看了倒让人想落泪。风吹着树木“沙沙”作响,似安息灵魂悠长而远久的叹息。
我的曾祖父就在这里沉睡着,没有一丝声响,宁静而安详。
他是在05年离开我的,当时的自己年幼且不懂事,当我的母亲告诉我曾祖父去世时,我并不懂得其中的含义,只是呆呆地点点头,也没有看到他最后一眼。如今,长大了,终于对死亡有些一知半解了,其实死亡就是一门学问,深奥而难懂,让人痛苦又捉摸不透。
德国谚语里说,“当你来到时,你在哭,你周围的人在笑;当你离开时,你在笑,你周围的人在哭。”若事实真的如此,那该有多好。人的一生若活得洋洋洒洒,精精彩彩,也不枉走一遭,只是人被七情六欲所束缚,离开分别时,往往是内心的痛苦放不下,放不下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
曾祖父一生与人为善。年轻时投笔从戎,奋斗于抗日的第一战场,年老后,成为了一名虔诚的基督信徒,在家乡的教堂里主持牧师工作。还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精通英语的曾祖父便和蔼地教我学习英文,手把手地带着我写着一个又一个英文字母,当我略显生涩地念着音标时,他会极耐心地纠正我的发音,把自己的嘴巴张大,让我看清舌头的运动。一老一少团坐在桌边学习的背影至今仍浮现在我眼前,只是我人生中最早的启蒙老师,教会了我英文,却不能教会我世事无常,而他,如今也和我阴阳相隔。
我在曾祖父的碑前行跪拜礼,颤抖着手为他上着香。我似乎就能感觉他的气息还是那般温暖的围绕在我的周围,他也在远远的地方注视着我,注视着我的一言一行。
或许我们因为羞涩和懒惰而留下的无法弥补的遗憾太多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人欲报而亲不待。”这是我从曾祖父身上悟出的道理。经过三年五载,当我真正懂事后想要回报他时,枉然发现他已不在了。望着他生前最后一张照片,我在思索自己究竟可以如何作为?心中有的是不知所措;有的是怅然若失。
天空仍然下着雨,渐渐大了起来,熄灭那坟头燃尽后化成一撮灰的香屑,濡湿了碑上厚厚的灰尘。
回程的途中,看着络绎不绝,前来扫墓的人们,看见他们在坟前表达内心真正的情感时,脑中仍然是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是在这春天里,唯一一个把人心揉得粉碎的日子。
有那么一小粒晶莹透亮的液体挂在眼角,像雨水,也像眼泪。到底是什么,连我自己也分不清了。
关于的清明节日记篇2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踏青。人们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但是,今天是一个晴朗的天气,是去踏青的好日子。我们来到田野,踏在青青的小草上,感觉软绵绵的,舒服极了。油菜花开了,整片田野就像戴上了金色的皇冠,把整个天空染黄了。一阵微风吹来,油菜花不停地点头,好像欢迎我们的到来。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来来回回,忙碌极了。美丽的花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它们时而嬉戏打闹,时而传播花粉,开心极了。我完全融入了田野里,好像我是这里的一份子。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我要像小蜜蜂一样勤劳,刻苦学习。
关于的清明节日记篇3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上山给先祖扫墓。我们买了一些鞭炮和纸钱,来到山上,把纸钱一烧,鞭炮点燃,我们就赶紧跑开,鞭炮炸完了,我发现周围的树木全部都扎到了,我还看见许多人把塑料做的花环乱扔在山上,这种塑料不容易化解,非常的不环保。山上的树越来越少了,原来是那些扫墓的人砍了。这样一来,山上就显得光秃秃的,我感觉有点不对劲。
回家的路上,我想,每年青明节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扫墓祭祖,得砍掉多少树木啊!国家不是在提倡环保吗?所以,我觉得,清明节不必这么浪费,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祭祖,比如:放放老人生前爱听的音乐,读读老人生前爱看的书。这样,就环保的过了一个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应该要懂得怎样过好清明节。这样,才能使这个节日永远的传下去!
关于的清明节日记篇4
清明节是我国一个传统的节日,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回乡下扫墓,再去扫墓的路上。我看见了许许多多的花草,有的象蝴蝶,有的像小车,真有趣!在远处还有“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这就是清明节熟悉的声音
关于的清明节日记篇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相信大家对这首诗并不陌生,我也一样。 每到4月的时候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这首诗,因为清明对于我来说不仅是祭祀祖先那么简单,它也是我和家人短暂相处的时候。
人们都说清明总是下雨,可我每次回家的时候天气都特别好,太阳也不大,又不下雨。这都成为了一种惯性。也许是老天特别照顾,又或许是祖上积德吧。
我喜欢回到家被亲人包围的感觉,也喜欢用心去感受亲人们的关心。每次接近清明的时候我总是兴奋不已,也总是想起家人淳朴的笑脸,那时的我总是期待着快点回家。
虽然路有点难走,但美丽的风景让我忘记了疲倦。一路上都有农民种的桑树,桑树的根部都会有桑葚,农民知道会有贪吃的小孩偷摘桑葚,所以在清明的前后都不会喷洒农药,这倒给我带来了一些饭后水果。田野边还有一种野果,家里都叫那种野果为“清明果”因为它总是在清明的时候成熟。果实成熟的时候是黑色的,吃起来很甜,还未成熟的是青色的,吃起来又酸又涩,但很好吃。
田野里还有农民在种田,虽然祭祀祖先是大事,但也不能误了农活,就算下雨也要继续干活。我被它们的勤劳所感动,为它们照下一张张劳动的见证。
有人说清明的时候是最累的,我不这么认为。清明是对亲人的怀念,是感谢祖先创造出美好的生活,是珍惜与亲人短暂相聚,更是放松身心,给自己放假的时候。所以,不要抱怨,要感谢!
关于的清明节日记篇6
清明节一到,气温升高。我去了老家,我还学会了一句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我和哥哥、伯伯、姨妈、妈妈、姥姥去踏青,一路上看着美景。在小河对面,一片绿油油的麦苗铺到天边,阳光下风儿像童话里的仙女,用温柔的手抚摸着麦苗。
我们来到菜园里,看见各种蔬菜都长出来了。小草从地里钻出来,绿绿的,满地都是。
这次的踏青,我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呼吸到了,春天新鲜的空气。
关于的清明节日记篇7
清明节到了,妈妈放假三天,说要带我去踏青--看油菜花,我欢呼着蹦起来,:“太好了,太好了”。由于疫情不让出门,我在家憋了好久了,这一刻,我如同飞出笼子的小鸟一样快乐。我们开车飞驰在孙牛路上,干净的道路,路两边长出嫩叶的柳树,还有远处一片一片的粉色桃花海洋,一切景物都让我觉着好亲切。我打开车窗,温暖的春风吹拂着我的脸颊,天空都是那么蓝,我眯着眼睛使劲吸了一口空气,“哇”感觉空气都是那么清新芳香……
油菜花海呈现在了我的眼前。远远望去,黄澄澄 、金灿灿的一片。妈妈停下车,我迫不及待的要融入花的海洋中。走近一看,它们一簇一簇的昂着头傲立在田间,花瓣大部分都张开着,像一只只金黄色的蝴蝶展翅飞翔,不时引来蜜蜂王子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旁边是一大块麦田。金色的海洋与碧绿的麦田还有远处巍峨的青山,与天空暖暖的太阳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我和妈妈被这美丽的景色,还有油菜花特有的香气给迷住了,我们拍了好多照片,要留住这美好的一刻。
关于的清明节日记篇8
今天是清明节,妈妈带我去姥爷家。姥爷的家在农村。我们骑着电动车。一路上到处充满了春的气息,和煦的春风吹在我的脸上暖洋洋的。绿油油的麦苗一望无际,风一吹好像在对我们点头招手。金灿灿的油菜花随风飘舞。地里的小草也从地底下探出了小脑袋,好似要看看春天是不是已经来到了。
我们到了姥爷家,附近邻居家的菜园里,种着绿油油的菠菜、蒜苗、韭菜。菜园里还长着两棵大桃树,粉红的桃花开满了枝头,看上去就像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勤劳的小蜜蜂正在花朵上采蜜。田埂上开着一朵一朵的小黄花,那是蒲公英花再向你问好,多美的田园风光啊!
我最喜欢去姥爷家村头的小河边玩。吃完午饭,我就和我的表妹一块儿去河边玩,河边的树木都换上了新装,看那高大的杨树嫩绿的叶子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绿光。榆树上结满了一串串的榆钱,令人垂涎欲滴。河边的柳树抽出了新枝,绿色的枝条随风摆动,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小姑娘在水边梳洗它的长发。小河里有一群小蝌蚪在欢快的游来游去,看上去真像一群会游泳的“逗号”。河中的芦苇也呈现出了嫩绿色。几只鸭子在河面上游玩儿,还不时的潜入水中像是在抓小鱼吃。我看着这美丽的景色,不由的想起我学过的一首诗,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啊!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我喜欢着生机勃勃的春天。
关于的清明节日记篇9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当想起杜牧的这首《清明》,就让八不由地想到了清明时节,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我们班要代表校园去参加扫墓仪式。
到了中午,我们去了校园,校园老师、领导带着我们去公园扫墓,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去了烈士陵园,烈士陵园到处是苍松翠柏,烈士碑前已经放满了各个校园献上的各式各样的花圈,我们也代表校园献上了一个大花圈,代表们上去讲了话,在这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我们默哀了三分钟,向烈士致敬。之后,我们又参观了烈士的墓碑,上面刻满了烈士们的名字和牺牲时的`岁数。其中大多数是二三十岁的,最小的只有十六岁,看着墓碑上先烈们的名字,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的八路军将士们冲锋陷阵,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争的胜利;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忍饥挨饿、风餐露宿,不少人在长征途中牺牲;在解放战争中,地下工作的同志们被敌人发现身份,受到严刑拷打,可他们仍然坚守党的秘密,最后英勇就义,壮烈牺牲……
此时此刻,我心中充满了感动,是这些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今天的好生活。啊,烈士们,我向你们致敬,我为你们自豪。虽然纪念碑上只是刻着你们的名字,但你们的形象,永远活在我心中。
关于的清明节日记篇10
清明,在遥远的周代已经流行。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历代的诗人词家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很多习俗。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肝闻吹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记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
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清明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历代的记载十分浩繁。诗人怀清明之作更是争艳夺彩,不可胜记。从这些意义上讲,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
关于的清明节日记篇1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每当到清明节时,人们都会去扫墓踏青植树等。一提起清明节还得从介子推的故事说起。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要给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关于的清明节日记篇12
清明节到了,我跟随爸爸到乡下去上坟。
坐上公共汽车,我不禁心潮澎湃 。是呀,有一段日子没去乡下了,乡下会变成什么样字呢?院子里的枣树是否已冒开了嫩芽?爷爷养的的那只小花猫是否已当了妈妈了?还有屋檐下的那对小燕子夫妇应该千里迢迢的从南方飞回来了吧…``
这时汽车停了,原来已经到站了。我和爸爸匆匆下车,一抬头便看见了村口那一排熟悉的白杨,这坚毅的白杨,经历了一个严冬的风雪摧残,竟还是那样的高大挺拔,英俊潇洒,真令人钦佩!走进村子,热情的街坊四邻忙着打招呼,那股热情劲儿让人不忍拒绝。
到大伯家寒暄小坐后,我们就要到先人的坟头上去上坟。去之前一定要带上几个先人爱吃的瓜果点心或买上几枝它们喜欢的花,送给在天有灵的先人们。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烧上一些纸与冥币,把对亲人的思念和深情在这里述说。完后,我们拔掉坟地上长出的杂草,再培上几掀土,擦拭刻着先人名号的碑文,忙碌极了。
一切完毕,我们几个上坟的人要集体鞠躬,表示对先人的尊敬。此时,已到中午,上完坟,我们便又步履匆匆的回到大伯家。
关于的清明节日记篇13
早上,爸爸要我去看看外面的天气,我打开窗户,看见天上灰蒙蒙的,还看见天上飘着小雨。我就跟爸爸说:“外面是春雨绵绵的景象。”爸爸说:“今天是清明节,清明节老是下雨,所以诗人做了一首诗。”我问爸爸:“这首诗的名称叫什么是怎么读的?”爸爸读起一首古诗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爸爸说这就是清明的来历,还有清明节要去扫墓。我心里想我今天终于知道了清明节。
关于的清明节日记篇14
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其中一个,又叫“寒食”节,有扫墓和吃艾饺的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的清明节阴雨绵绵,似乎又多了一丝肃穆的气氛。这天,我们全家带着祭品上山扫墓。山脚下,前来扫墓的车辆排成长龙,挨挨挤挤,行进速度缓慢,还有交警临时指挥。
我们先来到奶奶的墓前,拿出祭品放在墓碑前方,虔诚地寄托对奶奶的哀思。突然,“嘭?啪!嘭?啪!”的鞭炮声传入耳畔。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有一些人不顾“文明扫墓,禁燃鞭炮”的倡议,在墓前擅自燃放鞭炮。尽管今天阴雨绵绵,但燃放香烛和鞭炮的火灾隐患仍不容小觑。
我陷入了沉思中……
忽然,想起老师在课上说过的“网上扫墓”。对啊,老师曾提起过“网上扫墓”既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倡导绿色文明祭祀,同时也可以方便网友清明期间足不出户祭扫先人,可谓“一举三得”。
当天,我就和爸爸约定明年的清明节我们就在网上祭奠奶奶。今后,我们也会动员身边的人响应这个绿色的号召,加入到网上扫墓的行列中来。
关于的清明节日记篇15
今天我们四点就起来了,因为我们要回老家去扫墓。爸爸开着车带着我们全家开开心心的回老家了 !
开了两个小时的车就到老家了,一到老家就下起雷阵雨,我们只好等雨小了再出来去扫墓。刚下过雨的路很难走,我差一点就摔倒了。身上全都是泥巴。
最后一个地方我们去了竹林挖笋,我们挖了几个笋就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