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危害有哪些
地震的危害有哪些呢
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珍爱生命,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时刻注意防灾减灾,做到警钟长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震的危害有哪些,欢迎学习,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震的危害有哪些
地震带来的危害有: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地震指地壳在内、外应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地震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还可能诱发海啸、滑坡等灾害。
地震楼层越高越安全是真的吗
地震时并不是楼层越高越安全。相对来说,地震时低楼层会更安全,更易逃生。房屋在建设的时候会考虑到房子的抗震性能,如果是地震易发地区,在建设房屋的时候通常都不会建很高的房子,并且会更多的考虑房子的抗震性能,降低地震带来的影响。
另外,从理论上讲,越高的建筑,地震力越大,反而不安全,实际上是一样的,高层设计也是严格经过抗震测试的,实质上与低层房屋的抗震设防安全指数是一致的。另外居住在较高楼层没有足够的时间逃脱,避免危险,房屋倒塌后,高层建筑埋得比较低楼层的浅,越高越浅,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存活率。
发生灾难前地震可以预测吗
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而引发的,但是人类对地壳的了解还停留在很浅显的阶段,所以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无法得知地震的确切原因,也不知道地壳的运动情况。地震虽然不可预测,但是可以预警,利用地震P波比S波传递得快这一特点,在地震台监测到P波的同时,立即通过广播、电视、手机、互联网等,向可能受影响的地区全面发布,告知公众地震S波还有多长时间到达。为不在震中的地区赢得几秒到几十秒的宝贵时间,让损失减少一点。
地震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
地震的形成是: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到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就会发生断裂或者错位,积累的能量也会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这样形成了地震。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地震采取的防灾措施
1.对地震断层带的分布进行填图。这种地震断层带划分是对付地表破裂的方法之一。
2.建筑条例/法规须考虑地震因素。开发抗震的施工技术。
3.通过研究土壤类型及地质结构,确定安全而适合修建建筑物的地方。
4.设立激励机制,拆除不安全的建筑或者不稳定场址上的建筑,或者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这些建筑的安全性。
5.设立激励机制,通过以下途径,鼓励在安全系数更高的场址上、以更加安全的建筑方法进行开发:
·土地利用的控制管理(分带或分区)。
·强迫性的建筑条例/法规、标准及方法。
·以有利的税收、借贷或津贴补助等形式促使建筑、方法及场址符合要求。
·土地开发激励机制。
6.通过以下措施,减小次生效应可能引发的灾害:
·识别存在滑坡风险的地点,并限制在这种地区的开展建筑活动。
·安装设备,阻止由于电线及煤气管道泄露引发的火灾。
·检验坝体抗震能力;如有必要,应及时采取加固或修补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