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危害分为哪几类
地震的危害分为哪几类呢
时时树立安全的意识,时时想安全,处处讲安全,人人要安全,居安思危,就一定会创造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我们的生命将会更加亮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震的危害分为哪几类,欢迎学习,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震的危害分为哪几类
一、地震的直接危害是指由于地震破坏作用(包括地震引起的强烈震动和地震造成的地质灾害)导致房屋、工程结构、物品等物质的破坏。房屋修建在地面,量大面广,是地震袭击的主要对象。房屋坍塌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直接恶果是砸压屋内人员,造成人员伤亡和室内财产破坏损失。人工建造的基础设施,如交通、电力、通信、供水、排水、燃气、输油、供暖等生命线系统,大坝、灌渠等水利工程等,都是地震破坏的对象,这些结构设施破坏的后果也包括本身的价值和功能丧失两个方面。城镇生命线系统的功能丧失还给救灾带来极大的障碍,加剧地震灾害。工业设施、设备、装置的破坏显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影响正常的供应和经济发展。牲畜、车辆等室外财产也遭到地震的破坏。大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崩塌、液化等现象还破坏基础设施、农田等,造成林地和农田的损毁。
二、地震次生灾害指强烈地震发生后,自然以及社会原有的状态,被破坏,造成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水灾,瘟疫,火灾,爆炸,毒气泄漏,放射性物质扩散对生命产生威胁等一系列的因地震引起的灾害,统称为地震次生灾害。地震次生灾害按其成因种类,一般分为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等。其中火灾是次生灾害中最常见、最严重的。
地震的危害有哪些
地震带来的危害有: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地震指地壳在内、外应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地震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还可能诱发海啸、滑坡等灾害。
地震楼层越高越安全是真的吗
地震时并不是楼层越高越安全。相对来说,地震时低楼层会更安全,更易逃生。房屋在建设的时候会考虑到房子的抗震性能,如果是地震易发地区,在建设房屋的时候通常都不会建很高的房子,并且会更多的考虑房子的抗震性能,降低地震带来的影响。
另外,从理论上讲,越高的建筑,地震力越大,反而不安全,实际上是一样的,高层设计也是严格经过抗震测试的,实质上与低层房屋的抗震设防安全指数是一致的。另外居住在较高楼层没有足够的时间逃脱,避免危险,房屋倒塌后,高层建筑埋得比较低楼层的浅,越高越浅,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存活率。
发生灾难前地震可以预测吗
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而引发的,但是人类对地壳的了解还停留在很浅显的阶段,所以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无法得知地震的确切原因,也不知道地壳的运动情况。地震虽然不可预测,但是可以预警,利用地震P波比S波传递得快这一特点,在地震台监测到P波的同时,立即通过广播、电视、手机、互联网等,向可能受影响的地区全面发布,告知公众地震S波还有多长时间到达。为不在震中的地区赢得几秒到几十秒的宝贵时间,让损失减少一点。
地震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
地震的形成是: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到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就会发生断裂或者错位,积累的能量也会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这样形成了地震。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